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寧向奧運博物館捐贈 羅格高規格接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8 15:48:58  


李寧(左)與羅格在捐贈儀式上簽約。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在倫敦奧運會倒數一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李寧以奧運冠軍以及成功商人的身份,帶著旗下簽約運動員鮑威爾、伊辛巴耶娃以及張怡寧,于北京時間昨天下午抵達瑞士洛桑,在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見證下向奧林匹克博物館進行捐贈。李寧品牌的標識將以紀念磚的形式永久被鐫刻在博物館大廳的捐贈墻上。羅格接見、芳名永留,這是國際奧委會對捐贈者給予的最高規格的接待,“李寧”也成為中國首家獲此榮譽的體育品牌。羅格稱讚李寧是第一位在運動生涯獲得巨大成功,退役之後通過自己奮鬥創立實業,繼而向奧林匹克博物館進行捐贈的奧運冠軍,“從來沒有任何一名夏季奧運冠軍能夠像李寧先生那樣,在自己的運動生涯結束以後,創立一個偉大的體育品牌,展現自己在商業領域的發展潛力。” 

捐贈墻上的第一個中國體育品牌

  位於日內瓦湖畔的洛桑,由於是國際奧委會總部的所在地,因此獲得了“奧林匹克之都”的美譽。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曾于1915年把奧林匹克博物館設在洛桑,但在他去世之後,博物館一直未能找到固定的“家”,直到薩馬蘭奇在1980年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之後,重建奧林匹克博物館的資金和選址才得到落實。

  奧林匹克博物館位於洛桑烏希湖區,于1993年6月落成開館,建館耗資6500萬美元,其中70%來自捐贈。為了感謝這些捐贈者,國際奧委會特地把40餘家企業及部分奧委會成員的名字用金漆刻在“捐贈者紀念墻”上,以紀念他們對奧林匹克運動及奧林匹克博物館的貢獻。

  記者曾經于2007年到奧林匹克博物館尋找“中國元素”,發現捐贈墻上一共有兩家中國企業的名字,但並非體育品牌,日本企業則多達10家,其中不乏體育品牌。當時在博物館擔任中文解說的東北姑娘蓋思微穿著來自日本某品牌的工作服,她對記者說:“如果我們國家的運動品牌也能捐贈的話,我相信我很快就能穿上自己祖國的服裝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講解,那種感覺一定很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