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南海諸島主權的形成及南海問題由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2 00:31:53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求實雜誌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的文章指出,中國南海諸島主權,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通過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經營開發,並由歷代中國政府行使連續不斷的行政管轄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這一發展過程有充分、確鑿的歷史依據,國際社會也是長期予以承認的。

  一

  根據史料記載,最晚在漢代,我國人民首先發現了南海諸島,並對南海有了初步認識。東漢楊孚《異物志》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繳外大舟,錮以鐵葉,值之多拔。”三國時期萬震《南州異物志》記錄了從馬來半島到中國的航程,其載:“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這兩條史料的記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崎頭”是我國古人對礁嶼和淺灘的稱呼;而“漲海”即我國古代對南海最早的稱謂;“漲海崎頭”指南海諸島的礁灘。從楊孚和萬震的記載表明,至少在東漢時期,我國人民不僅發現和命名了南海,而且已經初步掌握到南海的基本特點。

  中國早期史籍中關於“漲海”的記錄頻繁出現,可以確定,以“漲海”泛稱南海在當時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和採用。至隋唐兩代,“焦石山”、“象石”、“七洲洋”等地名的出現,更加表明中國人民在南海的生產經營活動範圍已經遠至西沙群島。

  至宋代,始以石塘、長沙等專用名稱明確指稱南海諸島。石塘又作石堂、千里石塘、萬里石塘;長沙又作千里長沙、萬里長沙、萬里長堤。經考證,史籍中所載“長沙”大多指今西沙群島,而“石塘”大多指今南沙群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