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出土二百餘枚唐宋時期古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4 09:00:05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境內出土200餘枚古代錢幣。經文物工作人員初步鑒定,這些銅質古幣所屬年代以北宋為主,部分古幣流行於唐代。古幣的出土對研究中國古代王朝之間的經貿往來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新華社報道,據阿拉善博物館考古部館員張震州介紹,這些古幣被發現於阿拉善左旗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的一處供熱管道施工現場。古幣為方孔圓形,通體被綠色銅銹所覆蓋,上面刻有“宣和通寶”“開元通寶”等年號字樣。

  張震州說,孿井灘地處歷史上西夏王朝境內,唐宋銅錢的出土說明當地曾是一個重要商道,與中原地區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從出土情況看,這些古幣很可能是人們為了躲避戰亂而藏匿於地下的。

  甘肅省武威市博物館館長黎大祥認為,西夏境內當時主要流通北宋的貨幣,與當時的歷史、地理條件和宋、夏經貿往來有關。北宋初年,西夏未稱國時還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經濟上與中原王朝存在往來。西夏稱國後雖與北宋時戰時和,但民間貿易相當頻繁,宋、夏貿易成為北宋貨幣流入西夏境內的主要渠道。

  “我們正在對出土的古幣進行分類、整理、研究,爭取進一步廓清古幣的使用和藏匿年代,為研究西夏和北宋之間的經貿往來提供更豐富的材料。”張震州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