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台南學甲慈濟宮 見交趾陶之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6 00:27:41  


學甲慈濟宮專設文化館保存葉王交趾陶。(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9月16日電(記者 趙家麟、王秋薇)台南是漢人開台首邑,傳統文化藝術與民間信仰,還保存先民渡海傳承的歷史源流,追懷家鄉的慶典儀式,仍可見於各神祇祖廟,台南學甲慈濟宮是代表性廟宇之一,不但保存了集傳統文化信仰,特別是傳統藝術交趾陶與剪黏之美,堪為大成。

  慈濟宮位於台南市學甲區的市街中心,前殿奉祀保生大帝,後殿供奉觀音佛祖。宮殿雕樑畫棟,石柱蟠龍,現列為三級古蹟保護,還看得到宮中保存葉王交趾陶及何金龍剪黏兩位大師作品。

  學甲慈濟宮內奉祀的神像開基二大帝,據考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自白礁迎來奉祀,終年香火鼎盛。現今,每年農曆3月11日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有“蜈蚣陣”領頭,為民消災避邪。整個活動在表達對先民從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台、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意義,因係隔海遙祭,故稱“上白礁”。

  隔海遙祭先祖,是無形的文化資產。學甲慈濟宮內,葉王交趾陶與何金龍剪黏,尤見傳統工藝之美。

  葉王本名葉獅,道光6年(1826年)生於台灣嘉義,得年62歲。葉王以精湛製陶技藝聞名,時人以“王師” 稱之,後以葉王為美,其作品曾經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展示藝術組入選佳作,被來還被典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的國際藝術館中。

  學甲慈濟宮收藏全台最數量豐富的葉王交趾陶作品。清咸豐10年(西元1860年)慈濟宮丹青剝落,廟貌老舊,地方禮聘葉王做壁堵及屋頂裝飾。葉王就在廟旁搭建小土窯以燒製作品,前後約兩年時間,創作數百餘件嘔心瀝血作品。主題多為中國歷史故事,各成單元,如孔明獻西城、狄青戰天化、梁武帝昇道、二十四孝、六愛、八仙、殷郊上犁頭山、百忍堂、七賢過關等。

  學甲慈濟宮的葉王交趾陶,還有一段失而復得的經過。1980年,慈濟宮葉王作品連兩夜被偷走多達56件,廟方懸賞50萬元未獲,直到2003年,由財團法人震旦文教基金會輾轉從海外收購回台且無條件歸還給慈濟宮,慈濟宮乃設置“葉王交趾陶文化館”完好保存。

  學甲慈另一項傳統藝術的精彩之處,何金龍剪黏。始於1929年廟方重修壁堵裝飾,聘請當時最負盛名的剪黏師何金龍前來主持。何金龍本師承潮州陶所,後來以熟練的捏陶技藝為基礎,加上華麗生動討人喜歡的剪黏,名噪一時,如今也成珍貴文化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