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智庫視野中的美台軍售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10-24 00:05:38


美國對台軍售是觀察中美關係起落的風向標
  中評社╱題:美國智庫視野中的美台軍售問題 作者:林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博士

  •目前主流的觀點是繼續支持美國執行對華“雙軌”政策,認為軍售在美國的平衡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美國智庫學者其實扮演著這樣一種角色,他們幫助政府表達無法寫進正式政策的各種姿態,或者幫助政府在決策前試探大眾輿論與對方反應。當政府很強硬時,智庫的聲音會相對緩和,而當政府不得不選擇柔和時,智庫可能會策略性地採取強硬姿態。

  •2008年兩岸關係緩和以來,美國智庫內部有兩種聲音同時要求重新審視美國對華政策的基礎,這兩種聲音代表完全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認為美國必須對華更加強硬,要求中國推進軍事透明化,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另一種則是認為美國應該“開始與中國以朋友相待”,接受並適應中國崛起的事實。

  •為了確保台海始終處於美國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對台軍售政策被賦予新的使命,即一方面,在一個難以測定長度的“現狀”時期保持對中國大陸的約束力。另一方面,傳達提升美台關係的信息。

  強硬或溫和:華盛頓智庫學者的兩種聲音

  2008年以來,針對中國整體實力的迅速上升和兩岸關係的重大轉折,美國智庫學者開始關注一個重要的議題,即確立過去三十年來中美關係的基礎是否已被動搖,具體地說即是,以中美三個公報與《與台灣關係法》、里根六點保證為杠杆的平衡戰略是否已被打破,美國對台軍售政策是否需要重新調整。目前主流的觀點是繼續支持美國執行對華“雙軌”政策,認為軍售在美國的平衡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不過,由於對中美關係的不同設定,智庫學者其實對軍售問題存在不同的主張,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派。

  (1)強硬派立場。這一派學者的基本觀點是,為了保持兩岸軍事實力平衡,美國應通過軍售方式,保持甚至加大對台灣的軍事支持。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中國軍力提升太快並表現出明顯的全球戰略企圖,隨著兩岸軍事實力迅速拉開,兩岸力量對比的不平衡可能助長中國的全球野心,危及台海和平,令人擔心;二是馬英九上台後的台灣軍售案相比陳水扁時期要處於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如果美國要賣武器,理論上說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持這種強硬立場的智庫學者在人數上相對較多。這些學者對美國的軍售政策和台灣方面的政策都提出了批評,認為美國對台軍售應該有持續性,否則會在未來給美國帶來更大麻煩,也將影響美國對台灣和其它亞洲盟友的安全承諾。

  “對台軍售案不宜擱置過久,如果繼續沒有進展,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將受到懷疑。”馬英九剛上任時,部分美國學者在軍售問題上曾樂觀地預測,由於行政和立法機構都掌握在執政的國民黨手中,通過軍購案應該比陳水扁時期要容易得多,“美國將更有機會更穩定地向台灣提供軍事協助”。但馬英九上台後卻沒有如他們所願積極推進美台軍售,而是“為了改善兩岸關係故意拖延軍購”,因此美台軍售進展不大。

  強硬態度的背後常常隱藏著一些深刻的憂慮和由此生發的想像。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學者邁克爾.切斯一直關注中國國防預算變化和軍費透明問題,他認為自1997年以來台灣問題一直是解放軍實現軍事現代化的重要動力,而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好轉後,中國的國防預算將與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更廣泛的政治、經濟和安全興趣聯繫在一起。他隱含地表達的憂慮在另一些學者那裏表現得可能更直接。

  2009年1月,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卜大年與普林斯頓大學學者費德保在共同執筆的《美國的亞洲戰略報告》中表示,中國崛起為大國後在外交和軍事上會採取什麼立場,充滿不確定性,“中國軍事大有進展,台灣卻沒有為自己的防衛能力做足夠的努力,而美國在協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並阻嚇中國的誘因方面,做得也不夠。”“如果台灣孤立絕望到一個程度,其政府和人民乾脆投降,接受中國任何條件。如果美國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日韓和亞洲盟友都會質疑美國的安全保證”從文字上看,這並不是一種分析的態度,更近於一種情緒化的表達,中國軍事上長進有危險,台灣自己不爭氣令人著急,美國瞻前顧後令人沮喪,作者甚至還進一步想像到了美日、美韓安全關係將會如何受之影響等等。這樣一種從想像出發的判斷不僅高估了美國對兩岸內部關係的影響,高估了馬英九在軍售議題上獲得島內共識的可能性,更主要的是,完全無視兩岸構建和諧關係的努力對於緩解軍事緊張的意義。

  還有一些支持繼續對台軍售的學者則堅決維護美國決策的獨立性,他們的擔憂表現在一個強大起來的中國對美國決策的可能影響。2010年2月,就在奧巴馬上任後首次對台軍售案宣佈之前,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學者葛來儀公開表示,中國不要因為其對美國的重要性而認為可以影響美國的決策,美國的軍售政策不會受外國影響而改變,中國的反對不足以阻擋美國出售F16的決定,“如果中國大陸真的期待對美國的重要性可以影響美國對台政策到了停止對台軍售的程度,那我覺得他們真的誤判情勢”。這樣一種威脅既是葛來儀一貫立場的體現,也不排除有這樣一種可能,即她站在“非官方”的立場表示強硬的姿態,以平衡不得不對中國表現柔和姿態的政府決策。一直以來,美國智庫學者其實扮演著這樣一種角色,他們幫助政府表達無法寫進正式政策的各種姿態,或者幫助政府在決策前試探大眾輿論與對方反應。當政府很強硬時,智庫的聲音會相對緩和,而當政府不得不選擇柔和時,智庫可能會策略性地採取強硬姿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