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水暗流的利比亞政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0 12:12:14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2011年8月22日,利比亞過渡委員會武裝攻占首都的黎波里,當時的世界曾在這一捷報的衝擊下,一度相信利比亞終於贏來了久違的和平,相信卡扎菲倒台指日可待。然而,就在9月9日,也就是首都被攻陷半個多月後,利國第一個反卡扎菲政黨利比亞民主黨的創始人艾哈穆德•沙巴尼卻在利比亞駐倫敦大使館外,遭到該國極端勢力駕駛一輛套牌轎車的衝撞式刺殺。所幸民主黨黨魁躲閃及時,左腿縫24針後,暫無生命危險。

  據《南風窗》報道,目前,新蘇格蘭場倫敦警方正在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9月26日,利比亞民主黨領導班子在利比亞駐英使館,對筆者信誓旦旦地講到:“刺殺艾哈穆德的凶手,看似是利比亞伊斯蘭極端勢力瓦哈比教徒,但我們相信背後的真正主使,正是當前的過渡委員會主席穆斯塔法及過渡委實權人物馬哈茂德•吉蔔利勒。”無論如何,這一事件在冥冥中彰顯了,看似塵埃落定的利比亞,在相對平靜的水面之下仍然是暗流湧動。在利比亞過渡委員會內閣名單尚未公布的當前,誰才是這片暗流湧動的水面的真正主宰者?
  
  盤根錯節的派系

  首先需要闡明的是,北約扶持的過渡委員會、卡扎菲殘餘部隊,以及基地組織三大勢力之間的關係。乍看之下,這三大勢力之間似乎是水火不容,但事實上,三派間往往呈現出“非敵非友,亦敵亦友”的複雜關係。而通常超過外界想象的則是,當前主導利國政局走勢的相對最強勢力,是基地組織。其中以伊斯蘭派武裝指揮官沙拉比為主要代表人物。

  其次,需要解析的是過渡委員會的內部派別現狀。目前在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及中國,很多媒體都報道,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政局分為五大派:一、伊德里斯國王派,即卡扎菲於1969年奪權前,原利比亞統治者伊德里斯國王的原班人馬中,保存至今的少數殘餘勢力。目前,伊德里斯國王派雖然仍是一支政治力量,但勢力已經相當有限。二、阿拉伯民族主義派,在這一派中,仍然隱藏著一定的卡扎菲信徒。三、伊斯蘭派。四、曼蘇爾•基希亞的民主聯盟派。以及五、在推翻卡扎菲政權中發揮了顯著作用的青年運動派。

  然而,各國媒體對過渡委內部的這一派別劃分,事實上將過渡委的內鬥實質,大大的簡單化和片面化了。原因在於,上述較為籠統的五大派別劃分,僅僅是利國政壇內部裂痕的第一個維度。而第二個維度則是部落劃分,由於利比亞特殊的地理、歷史和沙漠部族文化,在這片土地上,部落文化對政局的影響向來是不可低估的。不同部落或不同城鎮,乃至不同村莊的權勢人物,互相之間往往伴隨著程度不同的鬥爭,甚至往往是水火不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