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有多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2 09:09:48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投資者越來越擔憂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最近幾周的股票價格下跌和中國主權債務信貸違約掉期息差擴大就體現了這種擔憂。這可能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下跌、許多中小企業出現違約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經歷財務困境等消息。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今日刊登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新兴亚洲市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的分析文章稱,類似的問題曾經導致其他國家的經濟活動崩潰。不過擔心中國經濟會立即出現硬著陸也未免太誇張了。

  中國與出現問題的那些國家截然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家庭、銀行、中央政府和對外部門的資產負債表狀況相對較好。由於擁有龐大的經常帳戶盈餘和巨額外匯儲備,再加上人民幣被低估的狀況,中國不會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種情況。

  文章表示,許多老練的國際投資者將房價下跌視為重大麻煩即將來臨的信號。然而這種下跌正是中國政府通過房屋限購政策一手促成的。如果房價下跌開始對宏觀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政府可以輕易撤銷限制。而且即便房價繼續下跌,也不太可能導致香港和美國分別在1997年和2007年所遭遇的被迫去杠杆化。

  中國家庭的杠杆率仍然相當低。抵押貸款總額僅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15%左右,而且還不及一年的家庭儲蓄總額。2004年和2008年,上海和深圳的房價分別大幅下跌。雖然當時這兩個城市的樓市投資都明顯放緩,但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很小。

  儘管對房價崩盤的擔憂加劇,但是建築工地還在緊張的施工中。市場參與者對中小企業困境及其顯示的非正式貸款問題的擔憂也有所誇大。中國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已經一年有餘,經濟活動有所放緩。一部分中小企業因勞動力成本和資金成本升高而倒閉是很正常的事情。

  非正式貸款本身風險很高。然而這部分貸款總額據估計為人民幣4萬億元(合6,270億美元),僅相當於銀行業信貸總額的8%左右。雖然有大量關於中小企業和非正式貸款問題的媒體報道,但其中絕大部分都出現在溫州市。溫州只是中國的一個小城市,在中國GDP中占比不足1%。

  地方政府通過表外實體總計借貸人民幣10.7萬億元,相當於GDP的27%,這是金融和財政體系的一個潛在問題。很大一部分貸款都用於過去三年的投資項目,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貸款從今年開始逐漸到期,與地方政府相關的實體很難直接歸還。但地方政府有強烈的政治意願和充足的政府資產,足以保證這些貸款不至於變成壞賬,至少在2013年初中國領導層換屆之前不會如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