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詳解神八與天宮對接:分8個步驟約需十分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1 09:20:26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在太空對接。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新華社報道,118個傳感器、5個控制器、上千個齒輪軸承、18個電機和電磁拖動機構、數以萬計的零件和緊固件……呈現在記者眼前的兩台銀灰色圓柱狀的精密複雜儀器,就是與“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機構一模一樣的試驗鑒定件。

  在“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即將執行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之際,新華社記者來到對接機構的研製單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05所,探訪這兩個航天器如何進行“太空之吻”?

  對接結構在地面已進行1101次試驗

  在太空將兩個航天器對接起來形成一個“組合航天器”的對接技術,是人類載人航天活動的一項關鍵技術。目前,世界載人航天領域使用的對接機構有兩大類:一類是美國航天飛機的“異體同構周邊”式對接機構,另一類是俄羅斯和歐空局ATV飛船上的“錐-杆”式對接機構。

  “瞄准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對接機構採用了導向板內翻式的異體同構周邊式構型,對接機構所有的儀器設備都安裝在周邊,中間留了直徑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員和貨物就是從這個通道運送。”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交會對接大型地面試驗系統原負責人陶建中介紹說。

  陶建中說,對接機構在我國是一項全新技術,許多問題都是以前從未遇到的,其中最主要的技術難點有四個方面:一是如何保證兩個飛行器相撞時“不撞壞、不彈開”,軟硬適度;二是如何保證很多相互矛盾的動作(如推-拉、合-分等)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許多複雜的產品要協調安裝於周邊,中間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實現系統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試驗、模擬天上微重力情況下的對接分離過程。

  針對對接機構的技術難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05所的研製隊伍進行了長達16年的科技攻關,在仿真先行、高可靠的設計技術、集成技術和地面模擬等關鍵技術上,一一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成功申報20多項專利。對接機構在“上天”之前,已經在地面上進行1101次對接試驗、647次分離試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