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臨終日志”能否感動醫療制度改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6 09:11:11  


11月13日,23歲的廣東女孩黃妮超正在協和醫院治療。黃妮超患紅斑狼瘡10年,如今出現腎衰竭。
  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英國BBC 11月15日報道《“臨終日志”能感動醫療制度深化改革麼?》,摘要如下:

  廣東女孩黃妮超讀初二時檢查出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2007年,黃妮超考上了南方醫科大學。大學時曾同時打4份工。今年6月,黃妮超大學畢業,因為患病,初試便被很多單位拒絕。7月份,她開始把每天的經歷寫成日志,為此,網友稱之為“臨終日志”,並呼籲為黃妮超募捐。

  臨終日志亦稱死亡日志,是生存的悲壯與無奈壓抑著一個人的情感,只能寄托於“死亡日志”。

  黃妮超初二患上紅斑狼瘡,家底靠父親的維修小家電來支撐,發奮考上南方醫科大學後隨之的卻是母親的離去,大學期間,打4份工賺醫療費……這一路的歷程細數下來與其說我們是感動,倒不如說我們更多的是佩服與尊敬。病軀的拖沓帶來的並不是自殺的信念,多舛的命運塑造的卻是剛強的性格。這樣的行為與品質怎能不讓我們肅然起敬?

  事實上,黃妮超的個案何嘗不是“看病難看病貴”普遍問題的冰山一角?黃妮超何嘗不是衛生部調查數據中“我國約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醫,百分之二十九點六的居民應住院而不住院”的一名?如果黃妮超能夠早點得到治療,能夠治的起療,怎麼會出現這種病“是你自己造成的”悲情呢?

  被感動的網友自發形成黃妮超救助基金qq群,呼籲募捐,籌集資金為黃治療可以說是黃不幸中的萬幸。可是如果不從醫療制度上入手,不對體制刮骨療傷,一是網友籌集的資金相對類似於“黑洞”般的醫藥費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二是難免網友出現審美疲勞,很難保障下一個“黃妮超”能有這樣的幸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