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經濟日報:開放是台灣唯一的出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8 11:05:58  


  中評社台北11月18日電/台灣經濟日報社論說,半世紀前,台灣是亞洲最先開放的“落後國家”;率先將保護政策開了一個小門,容許國外產業挾資本與技術,利用台灣的廉價勞力發展加工出口業,再低價回銷,為發展初期的台灣殺出一條血路,更締造了歷時30年的經濟奇蹟。但十餘年前,政府基於對中國大陸的忌憚而採取“鎖國”政策,使台灣幾乎成為東亞各國中最封閉退縮的“國家”。以“貿易立國”的台灣不僅故步自封,且退回襁褓時期,自吮拇指解飢,以致台灣競爭力下降,之後竟賴對大陸沿海輸出中上游原材料、零組件,勉強維繫低度成長。 

  社論分析,由眼前形勢觀之,此一局面恐難以續保。在中共中央與地方聯手推動“騰籠換鳥”下,大陸沿海加工出口業優勢盡失;去年以來,中共推出以內需替代外銷的“十二五規劃”戰略,並推升沿海薪資,加上限電、缺工、民間融資困難等重重打擊,以及陸路運輸成本讓企業內移的夢想難上加難,十餘年來維繫台灣經濟成長的世界工廠正面臨關鍵變革,台灣經濟的出路也變數橫生。 

  船破又遇頂頭風,當此波折之際,勁敵韓國則四出攻掠;先透過“東協加一”,搶奪東協市場;今年7月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另一重要市場亦落其囊中;明年初,韓國與美國的FTA可能也要實現,則台灣的主要市場將全落入韓國之手。至此,台灣出路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

  情勢還會進一步惡化。在東協分別與中、韓簽訂FTA後,促成東協加三(中日韓)乃至東協加六(另加澳紐印度),構成一個東亞自由貿易區,且是中國主導的亞洲地區重要布局。然而,台灣皆不在其中,連立足之處都難覓。深懷戒心的美國,乃藉新加坡、汶萊、紐西蘭及智利籌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之際,倡議一舉擴大為包含美國、澳洲、馬來西亞、秘魯、越南乃至日本等十個國家、GDP超過全球三分之一的超大型自由貿易區,其與中國在亞洲爭雄之勢極其明確。在此強大壓力下,東協加三乃至加六可能加速進行;除非兩岸簽署的ECFA也加速完成形同FTA的“貨物自由貿易協議”,則台灣極可能在一、兩年內即被排除於東亞市場之外。 

  社論認為,形勢如此險峻,台灣非有積極作為不可,美國倡議的TPP即成為最誘人的標的。由於TPP容許APEC成員以成員而非國家的身分加入,並涵蓋太平洋兩岸的主要國家,規模凌駕歐盟,則只要能躋身其中,台灣的重重難關即有化解之機;這是馬英九將此列為“黃金十年”政策目標的原因。 

  但好夢從來最難圓。先看TPP本身;規模超大,又橫跨太平洋國家,規範領域從商品到勞務到金融、投資、智財權、環保、勞動條件等無所不包,還要求95%的商品與勞務免關稅,可說是FTA的集大成與最高標,協商難度也自然比一般FTA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次,TPP既是美中角力的主戰場,中國又力圖挾東亞自貿區與之抗衡,自不可能輕言加入;中國既對TPP有所保留,則仰賴ECFA方得與他國討論經濟合作協議的台灣,機會也變小了,政府勢須設法讓TPP與ECFA切割。 

  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三年來,馬政府靠著三通與ECFA,部分打開了“鎖國”的禁錮,但占GDP不到2%的農業,卻始終是個禁忌。因此,儘管與新加坡的FTA協商進行多時,卻寸步難行,關鍵即在於連這個幾乎沒有農業的國家,我們也不敢讓其農產品越雷池一步;至於身處南半球的紐西蘭,時令上雖可與台灣互補,也是無法通融。紐、星尚且如此,95%農工商品須開放的TPP,更將難如登天。 

  TPP的未來確是一條多變的長路,但它最大的意義在提醒台灣,必須儘速做出選擇、拿出行動,而開放是唯一的出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