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尼泊爾不想當中印緩衝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17:19:04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尼中關係‘政熱經涼’,尼泊爾很難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好處。”尼泊爾學者巴斯卡.柯伊拉臘曾對尼中關係做過這樣的總結。尼中“政熱經涼”的背後,又與印度有著諸多關聯,由於經濟“命脈”被印度掌握,尼泊爾與印中兩國的經濟關係呈現“南強北弱”之勢。《環球時報》記者近日來到科達裡和派勒瓦,這是尼泊爾兩座分別與中印兩國交界的小城,前者山路崎嶇,後者一馬平川。這種地貌上的差距,讓尼泊爾經貿發展對印度依賴很重,又對中國充滿向往。尼泊爾商人一面抱怨“根本無法和印度人講價錢”,一面希望能有更多道路通向中國。夾在中印之間的尼泊爾,更想做中印之間的“貿易紐帶”,而不是印度防範中國的緩衝區。

  尼泊爾經濟“北弱南強”

  尼泊爾是一個版圖接近長方形的內陸國家,東西長1400多公里,南北僅100多公里,北挨中國,南貼印度,被兩個大國夾在中間。在尼印邊界線上,很容易找到一個叫派勒瓦的地方,這是靠近印度的一座尼泊爾小城。從這裡向東北方向劃一道斜線,大約200 多公里就是尼首都加德滿都,再把這條線向東北延伸100公里,就是與中國接壤的科達裡。三點成一線,這三個地方連在一起就成了中國通往南亞次大陸的通道之一。

  《環球時報》記者在派勒瓦看到,緊靠邊防警察守護的橫杆旁有幾家賣衣物和雜貨的小店,店裡擺的除幾件尼泊爾工藝品外,幾乎全是“中國製造”的服裝、鞋帽和小電器等,不遠處的一個小市場也是如此。而在與中國樟木鎮一河之隔的科達裡小鎮,小街兩旁的店鋪裡裡外外也擺滿來自中國的貨物。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貨物中多了不少中國造的毛毯。

  兩座小城的地貌各不相同,派勒瓦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通往印度的道路也相當平整,常有大型集裝箱卡車通過,尼泊爾所需要的基本物資—— 汽油、汽車和各種日用品等,都是從派勒瓦等南面的陸路口岸進入。記者在這裡就看到兩輛日本日清公司的大型運貨車,聽司機講車上裝的是方便面。

  科達裡坐落在喜馬拉雅的群山之中,道路狹窄,從那裡通往加德滿都的公路只能行駛中小型貨車,平均時速僅為30公里。記者在那裡看到,等待過關到中國樟木接貨的貨車在崎嶇不平的公路旁排成長隊。北部的崇山峻嶺極大制約了尼中貿易,導致尼泊爾經濟長期以來“北弱南強”,對印度依賴很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