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在明代就已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命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3 12:03:31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的文章指出,近日,日本宣布對一些無名島命名,其中竟然包括中國領土釣魚島附近島嶼。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最先發現、命名、利用、擁有並列入海上防區的。從1372年起,中國明清兩代册封使就把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誌。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一書便記載有釣魚嶼。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册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日本人高橋莊五郎也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台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

  日本政府稱釣魚島隸屬沖繩縣。然而,沖繩被日本吞並之前的琉球王國共有36島,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在《三國通覽圖說》中便附有琉球三十六島圖,並用不同顔色標出了釣魚台、黃尾山(黃尾嶼)、赤尾山(赤尾嶼)。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也把琉球的36島逐個劃在圈內,而把中國台灣省的釣魚台、黃尾山、赤尾山與花瓶山、彭佳山並列畫出,並特意在其上端各畫上一個小圓圈,以示與琉球36島有別。

  日本為竊取釣魚島,在歷史上就曾篡改島名。據中國學者鞠德源考證,1838年前後,由於負責接待清朝册封使的琉球人錯把那霸西部近海“慶良間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的名字套用在黃尾嶼和赤尾嶼上,不僅誤導了當時清朝的册封使,還被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覬覦釣魚島所利用。不過,就連當時接受日本政府密令調查釣魚島的沖繩縣令西村捨三都覺得此舉不妥。他曾在調查報告中表示:“久米赤島、久場島及魚釣島為古來本縣所稱之地方名”,但該島“恐無疑系與中山傳信錄記載之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等屬同一島嶼。若屬同一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册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一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由於日本動詞在賓語之後,所以釣魚島被日本改為“魚釣島”,但直到二戰後日本一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名。

  日本把釣魚島列島改稱“尖閣列島”,最早是把《英國海軍水陸志》海圖中的“Pinnacle Islands”翻譯為“尖閣群島”,1900年才稱“尖閣列島”。這比中國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歷史證明,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篡改島名不僅是徒勞無益,反而會欲蓋彌彰,弄巧成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