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點中“房產商辦大學”的死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4 11:56:06  


  “滿腦子都是債務,被人追得跟楊白勞一樣,哪有心思辦大學?”2月20日上午,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在參加政協科技界聯組討論時,再次提及高校債務問題。

  “債台高築”,算得上相當部分大學的“頑疾”了——“頑疾”之“頑”,既是指數量上觸目驚心,也是指時間上久治不愈。據國家審計署一份調查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共有1164所地方所屬高校,累計貸款金額高達2634.98億元。不少地方所屬高校借新還舊率超過50%,均需地方政府安排財政資金用於還債。姜大明的言論,最大的看點不只在於“高校債務”,更在於喊出那一嗓子“現在不是教育家辦學,而是房地產商在辦大學”。

  這話要擱在N年前,主抓教育的官員即便心明如鏡似的,也只能讓其爛在肚子裡,今日卻成了不折不扣受人追捧的“新鮮觀點”。究其原因,在於其說出了兩大事實。一則,高校負債不息,財政賣地不止。很多高校都通過變賣位於交通要道、價值不菲的老校區,以土地置換方式來抵債。二則,高校不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科研場所,更是收費、辦班、辦公司的商業區,大學城不像教育基地,倒像是房產商開發的商業地產——一旦建成,滾滾利來。

  高校發展至今,為什麼越來越像房產商辦大學,且不懼債務纏身?原因無非有三:其一,國家投入少,我國的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口號,從1993年喊到現在,一直未得到有效地落實;其二,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的大學擴招運動,使一些高校不得已走上“大興土木”的路子,蓋大樓、建校舍、規模不斷擴張,漸漸就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寅吃卯糧負債結構;其三,高校雖然有較為健全規範的財務制度,但執行監督力度明顯匱乏,而本應強有力的“外部監督”,又秉持著對於象牙塔“天然乾淨”的印象,極少干預,經常失明、失聰又失語。久而久之,權利尋租也好、貪污腐敗也罷,統統能夠在“圈地”、“基建”等招牌下順利過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