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何處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5 00:30:08  


“執政信賴度不足”是民進黨敗選原因
  中評社╱題:民進黨何處去 作者:郭正亮(台灣),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時事評論員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初稿2月15日出爐,列舉敗選因素高達20多項,包括執政信賴度不足、國民黨動員行政資源、兩岸經貿恐嚇、台商挺馬廣告、台商返鄉投票、民進黨廢除鄉鎮黨部、中國大陸採購農漁產品、投票日1月14日不便返鄉投票、國民黨最後文宣奏效、民進黨廣告數量不足等等。

  黨主席蔡英文1月曾表示,敗選檢討將是“大刀闊斧”,包括黨的長期問題、選舉團隊、大環境影響,結論也不預設立場。事後來看,報告只對各項因素逐一列舉,不但看不出優先順序,也看不出未來改善之道。也難怪前立委林濁水感嘆“令人失望”,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也直言“由黨務主管執筆敗選報告,真正的問題敢點破嗎”?

  敗選關鍵:人民不放心民進黨執政

  恩格斯在總結1848年革命失敗的教訓時,曾指出“失敗原因不應該從一些領袖的偶然動機、優點、缺點、錯誤或變節中尋找,而應該從經歷動盪的國家社會狀況和生活條件中尋找”。他說:“如果一個政黨的失敗,只是因為某人不可靠,這個政黨的前途也未免太可悲了”。

  換句話說,攸關政局變革的“總統”大選,最後決定人民投票的關鍵因素,並非競選過程的操作技術,而是影響人心的深層結構。民進黨走不完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關鍵並不在蔡英文或競選團隊的個人因素,不在競選文宣技不如人,也不在國民黨的行政動員乃至買票,更不在投票日不便返鄉投票,或民進黨不該廢除鄉鎮黨部。

  畢竟,雙英選票差距高達80萬票,如果再加上宋楚瑜,藍綠55比45的基本選票結構幾乎不動如山,民進黨幾乎原地踏步。有人以2008年謝長廷只得到544萬票,表示2012年蔡英文贏得609萬票,成長65萬票也算成就,但眾所皆知,2008年民進黨因為扁案跌到谷底,謝長廷得票遠低於民進黨的歷史平均值。就此而言,蔡英文充其量只是讓民進黨回到原有的歷史水準。

  敗選檢討報告提到“人民對民進黨的執政信賴度不夠”,恐怕才是藍綠選民結構不動如山的真正關鍵,特別是不放心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導致期待兩岸開放能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的經濟選民,在最後關鍵選擇投給國民黨。

  避重就輕:“九二共識”與兩岸經貿密不可分

  遺憾的是,儘管民進黨已經警覺到“執政信賴度不足”是敗選原因,但對相關現象卻切割處理,讓人感覺避重就輕。例如針對“九二共識”,民進黨以民調數據指出“九二共識”作為單一議題,只影響1%選民投票,由此推論兩岸路線對選舉影響有限。但在另一方面,卻又承認選民對民進黨執政可能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感到疑慮,同時也承認國民黨的經濟恐嚇牌奏效,但不管何者,事實上都已和“九二共識”綁在一起,難以切割。

  例如在投票前一天,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表態挺“九二共識”,對中間選民來說,關切重點顯然不在  “九二共識”的政治內涵,而在王雪紅所認知的“沒有九二共識,兩岸經貿將難以持續”。換言之,國民黨的成功之處,在於把“九二共識”與兩岸經貿機會連結。同樣作為兩岸安定牌,這次國民黨打出的“九二共識”,本質上是兩岸經貿安定牌,並非兩岸政治安定牌。

  2000年,兩岸安定牌是政治牌,國民黨打“主張台獨會引發戰爭”。2012年,兩岸安定牌是經濟牌,國民黨打“否定九二共識會導致兩岸經貿倒退”。

  最大不同在於,當兩岸安定牌主打政治,美國未必支持中國大陸,企業不便表態,人民也容易反彈,但當兩岸安定牌主打經濟,美國卻支持中國大陸,企業也競相表態,人民也因為擔心利益受損而默許。

  換言之,“九二共識”成為美中兩大強權都能接受的兩岸框架,民進黨拒不接受、又提不出可行的兩岸平台,不但讓選民恐懼既有的兩岸經貿機會恐將不保,還使民進黨淪為美中台三角經貿互動的局外人。美中兩大強權的空前表態,導致台灣主流勢力紛紛跟進挺馬,經濟選民的最後跟風,才導致雙英差距在最後兩週突然拉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