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巴西華人走過200年 面臨兩大困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5 08:35:35  


中國駐巴西里約總領館里的中國紅。
  中評社香港3月5日電/從最早被販賣的“豬仔”,到如今當地有影響力的族群,巴西華人已經走過了200年。今天,巴西華人依然面臨著兩大困擾:改變自身形象與後代文化傳承。

  3次移民潮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對中國而言,巴西真的很遙遠。“從中國到巴西,全程最少要飛26個小時,中間至少要轉一次機。”在巴西工作生活多年的葉王永說,“我們常說,巴西是離中國最遠的國家。”然而,從200年前開始,這片桑巴熱土上就開始活躍著黃皮膚黑頭髮的華人身影。

  華人進入巴西主要經歷了3個高潮。華人最初踏上巴西的土地是一種屈辱的姿態:19世紀初,大量華人以“賣豬仔”的方式進入巴西,主要從事開礦、修鐵路、種茶、種棉等艱苦工作。之後,在苦熬撐過賣身契上的年限獲得自由後,他們一般在當地靠走街串巷販賣小商品為生。20世紀中葉開始,非洲、美國等地的華僑華人因當地戰亂或受到迫害移民巴西,來自香港、台灣的移民在此時也形成過一個小的高潮。這些移民的經濟條件和受教育程度高一些。再到20世紀70年代末,來自中國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的移民進入巴西,再次形成了一個移民高潮。這批新移民中雖然也有文化程度不高的,但也有一部分有文化、有資金、有專長、有現代化商業知識的。他們開始走入巴西的各行各業:商人、律師、醫生、政府官員…… 
 
  雖然華人定居巴西已經有200年歷史,但是人數卻是在最近幾十年才有了顯著增加。據巴西華人協會會長李少玉介紹,聖保羅是巴西華人最集中的地方,現在大概有近30萬,其中約20萬居住在大聖保羅市。

  難:改變形象

  最初,被當做“豬仔”賣到巴西的華人過著奴隸般的生活,毫無地位形象可言。後來,華人形象轉變為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再後來,隨著華商影響力的增加,負面新聞也隨之而來。比如,2007年,以打擊假冒商品的名義,巴西司法部門查抄了聖保羅最大的華人商業大廈廿五街購物中心,共查抄華人商店近50家,6人被拘捕。近幾年,查抄查封華人商城的事件屢有發生。走私、非法經營等雖是個別現象,但是畢竟給華人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

  不過,可喜的是,華人的形象正逐漸變得清晰和正面。

  參政,可以看作海外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重要表現之一。近幾年,巴西政壇上終於開始出現華人面孔。2007年3月,華人威廉.巫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的首位華人國會議員。2010年1月,巴西聖保羅市議會為華人李少玉舉行就職典禮。她是巴西第二位走上政壇的華人。

  華人也在用自己的愛心和熱心展示著自己的公民心。比如,去年,巴西裡約熱內盧山區遭遇泥石流,巴西華人文化交流協會發起了向災區獻愛心活動。許多當地華人青年作為志願者積極參與,很快就把兩輛滿載著大米、豆油、咖啡等在內的1000多個“基本食品籃”和2400瓶礦泉水的大貨車開進了重災區。災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他們接到的第一批來自外國僑民社團的捐助。

  憂:文化傳承

  “說起中華文化的傳承,我們這一代甚至我們的下一代都還可以,但是再下一代就難了。”巴西中國友好合作交流促進會會長宋南屏說出了許多巴西僑胞的心聲。

  在巴西,能看到的中國元素其實並不少。比如,巴西有位喜歡針灸的前總統盧拉,他的華人中醫保健醫生顧杭滬家中掛滿了他們的合影。比如,巴西人熱愛中國功夫和雜技。在巴西分布著不少華人開辦的武術學校。那裡最常看到的組合是華人教師和巴西學生。在許多舞龍舞獅的場合,觀眾們會驚奇地發現脫下戲裝的演員大都是巴西人。

  如何讓那些在巴西出生和生長的後代把燦爛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巴西僑胞一直在思考。“學習中文是必要的,不過,我覺得要傳承文化,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有中國人意識。”在巴西已經生活了40多年的老台僑蘇孫正說,“我兒子還會說自己是中國人,但是我孫子就會說自己是巴西人。”在巴西利亞大學工作的李偉剛博士則用日本在巴西利亞的文化節作為例子,提出僑胞應該學習他們傳播文化的方式。

  國僑辦也一直在努力。國僑辦副主任許又聲今年春節期間走訪巴西僑社時介紹說:“為了幫助海外僑胞學習中文,我們幫忙編教材、培訓師資。為了培養孩子們與祖(籍)國的聯繫,我們舉辦夏令營、冬令營。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我們舉辦中華文化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

  既要把悠久的中華文化展示給巴西人,又要保證自己的文化不會斷了傳承,這是巴西華人不得不扛起的重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