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誰當世行新行長 要聽中國聲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7 10:45:49  


2月28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京召開記者會。
  中評社香港3月7日電/德國《明鏡》周刊3月3日載文《美國可以聽見的聲音》,摘要如下:

  美國又欲掌控世界銀行,然而未來新行長候選人不僅需要說服華盛頓,而且還要說服北京。

  上月,58歲的現任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不尋求連任”引起各方關注。北京方面表示,世行由美國人獨霸的時代應該結束。即將於今年4月確定的候選人一定是有關發展問題的權威。克裡姆林宮在“聲援”北京時也表示,反對一切倉促草率的人事任命,因為這個過程越快,越難擺脫美國的操控。

  近70年,世行行長由美國人擔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歐洲人則掌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人最終以近600億美元的貸款和超過1萬名的從業者操控這一全球發展問題的“助推器”。歐美這一戰後默契自去年IMF前總裁卡恩被迫辭職起產生動搖。之所以法國人拉加德還能勝出,與北京最終放棄對抗有關。中國方面雖在這次世行行長甄選中不想“明爭”,但它無疑想讓世界看到其對此次決策的影響力。

  中國給世行提供的資金不斷增加,目前已超過德國。頗具影響力的中國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他還是年輕經濟學者時寫道:作為中國人應該感到自豪,應昂首挺胸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世行對林毅夫的聘任就足以體現出“中國聲音”的增強,但白宮方面置若罔聞,依然會提交候選人名單。美國媒體猜測,前白宮經濟顧問薩默斯、美財長蓋特納或美駐聯合國代表賴斯可能有意競爭這一象徵榮譽的要職。當然,最適合的候選人可能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雖然她本人多次拒絕承認。

  與歐洲人不願意放棄IMF一樣,美國人也不情願交出世行。在世行此次人事選舉中,中國還不願鋒芒太露,但數周後的甄選中最重要的一次“面談”可能會放在北京。這似乎比中國人入選更能令中方滿意,因為這位新的世行行長,即便仍是美國人,也曾接受過中國某種“恩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