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閔行區的一處在建保障房項目 |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美聯社4月12日報道《中國保障房建設並非經濟萬能藥》,摘要如下:
杭州的韓志祥(音)夫婦穿著睡衣和拖鞋,正看兩人在他們的“經濟適用房”中拍的新婚照片。中國有數百萬套此類已建成或在建的保障房。該雄心勃勃的計劃意在為買不起商品房的家庭提供體面住所,並在出口需求趨弱形勢下助推經濟高速增長。
理論上講,此舉似乎有助於低收入家庭買得起住房,通過提高裝修、汽車和建築材料的需求來保持房地產和其他產業的繁榮。但這項為中國1/5城市家庭提供住房的計劃能否達到預期目標仍存疑問。融資、房屋質量和腐敗等問題令該計劃備受困擾。在許多人看來,房價並未低到足以抵消過於偏遠等不利因素。
保障房理論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彰顯中國在擴大消費及擺脫嚴重依賴廉價出口方面缺乏成效。“將促進經濟活動寄希望於社會保障性住房未免有些一廂情願”,澳新銀行經濟學家諸蜀寧說。他預測該計劃對鋼鐵、水泥和建築等行業的貢獻有限。
新婚不久的韓和妻子似乎對他們位於杭州東部郊區的92平方米房子很滿意。但沒滿意到希望一直住在這裡的程度。同許多此類項目一樣,至少需45分鐘車程才能抵達市區。兩人打算繼續與在市區有房的父母同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