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敬璉:掙快錢、掙大錢的日子要過去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6 14:41:21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環球網刊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的文章說,中國現在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二,在很多方面都到了世界的前列。但是我們要很冷靜地認識到,過去30年的順利發展,或者說我們的企業能夠在短時期內就掙快錢、掙大錢,這個情況很快就要過去了。

  過去30年,中國經濟順利發展,很多企業從一個個人企業、家庭企業變成了一個中等水平甚至是大企業,靠的是什麼呢?總的來說就是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得我們在許多方面迅速發展起來了。改革一方面使得資源的投入增加了,投資項目增加了。這就是說要素數量增加,支撐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另外一方面要素使用結構的變化和對外開放,使得全要素生產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過去30年,不但投資增加使得經濟增長有很高的速度,而且效率提高,也就是全要素生產率比起過去來說有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在趕超型經濟的前提下,政府動員資源的能力和協調能力,也助推了我們的經濟增長。

  但是,到了世紀之交,我們發現原來這些優勢逐漸地消退了,比如說勞動力的結構轉移,在大概五六年以前出現了所謂劉易斯拐點,也就是說農村剩餘勞動力無限供應的情況已經變化了。所以,要靠勞動力的結構變化去提高效率,餘地不大,而且勞動成本迅速地提升。

  文章說,我們的技術水平跟國外差別很大的情況之下,可以利用對外開放,引進技術,甚至用市場換技術的辦法,迅速地實現差距的縮小。但是當我們普遍的技術水平跟國際平均水平差距無幾的情況之下,這就要靠原始創新了。

  在我們過去的發展中,政府在動員資源並投入指定的方向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力爭成為領跑集團的一員時,需要依靠創新,而創新的不確定性非常之大,政府是沒有能力來決定的。在過去兩年發展新興產業的過程中,大家就可以看到這一點。發展新興產業不確定性太大,而政府投入資源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於是就發生這樣的情況:當全國各地政府都把資源投向新能源的時候,沒過多久就發現這方面出現大量的過剩、大量的虧損。這說明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所以,過去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現在有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叫做中等收入陷阱。什麼叫中等收入陷阱?根本點就在於過去所依賴的推動增長的因素所發揮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必須找到新的能夠推動增長的因素,而且能夠讓這些因素發生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