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廣東治理創新:將政府自我革命作為工作核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7 09:04:19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在昨天的專家論壇上,南方日報發布《廣東治理創新報告(2007-2012)》,課題組組長、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作了介紹。該報告將作為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會議參閱材料,送給參會代表。

  據南方日報報道,該報告由南方日報與廣東省委黨校合作,創新性地組成專家和記者聯合課題組,經過實地調研撰寫而成,共有6萬字,從治理創新的理論分析、廣東治理創新的基本思路、廣東治理創新的實證分析等三個方面進行深入闡述,其中有大量豐富的實踐案例。

  在此摘錄其中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從“統治”走向“治理”,政府主導,社會合作

  從“統治”走向“治理”,是當前世界各國公共事務治道變革的一個總體趨勢。“治理”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行政管理理論和實踐中的“萬能政府”和“萬能市場”非此即彼的兩難困境,回應了社會轉型對公共事務管理提出的變革要求,確立了一種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共治的公共事務治理之道。

  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係中運用權力去引導、控制和規範公民的各種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而善治的基本要素是合法性、透明性、有效性、法治、回應性、廉潔和公正。它意味著,公民能夠充分有效地參與政府的管理活動,與政府共同形成公共權威和公共秩序。

  課題組認為“政府主導—社會合作”型機制,將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可供我國選擇、比較恰當的一種治理機制。該機制的典型特征是“一主多元”,就是形成以各級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社會自治組織和公私營部門等多元主體廣泛參與的多種方式並存的社會治理結構。

  從“物理變化”到“化學變化”,避免“政府失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歷經多次改革,行政機構改革反覆重蹈“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究其根源,在於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不明、目標不清。在“政府具有無限權能”的扭曲認識中,為追求同樣被扭曲了的“行政效率”而“改革”。結果是強化了而不是改變了以政府動員來主導社會活動、以政府投資拉動來主導經濟活動的傳統管治範式。即使看到現行的行政體制的弊病,也可能因為業已形成的部門利益格局,而使得職能轉換舉步維艱。

  可見,行政機構的“物理變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治理創新。只有以政府創新為突破口,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實現行政機構的“化學變化”,才能有效地避免“政府失靈”,為社會力量和民眾成為治理創新的主體留出空間、開辟通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