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網輿情分析師:網絡聲音倒逼並不是造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7 10:18:34  


 
  談改革:和平轉型,是全民之福

  提問:您曾經發表文章說《網絡輿論倒逼中國改革》,誠如您文中所言,在過去的幾年中,從湖北巴東鄧玉嬌案,到武鋼徐武案,從工信部強制安裝綠壩,到鐵道部7.23動車事故,網絡輿論對政府的公共治理形成了強大壓力,也或多或少地改變了事件的走向,您所說的倒逼也因此而來。遺憾的是,這些都只是個例,更多的類似事件在網絡發端,卻終究消弭於無形,而且,《南方周末》曾經做過一期報道,那些在網絡輿論中失分被處理的政府官員,躲過初期的輿論風暴後,竟然無一例外地悄然複出。這樣的一個狀況,是否真的能倒逼改革呢?

  祝華新:互聯網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最大成果之一,也是改革開放繼續推進的強有力保障。去年溫州動車事故後,我寫過一篇輿情綜述《是互聯網倒逼改革的時候了》,後來又在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改革》雜誌寫了《互聯網倒逼中國改革》的長篇文章。在一系列突發事件和敏感問題上,我們看到,網絡輿論幫助政府直面事實真相,傾聽民眾訴求,解決現實的社會不公,糾正官員的不當作為或嚴重不作為。

  借助互聯網,民意和民怨呼嘯而來,而我們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偏偏發生了信息阻滯、信號紊亂和局部運轉停頓。民怨和改革在賽跑。政府和民眾都在同一條動車軌道上,一損俱損。和平轉型,是全民之福。正如一位中央領導同志所言:“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我們黨就會有危險。”今年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鄭重提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網絡輿論的興盛,有利於政府打撈“沉沒的聲音”,喚醒和激活我們的體制機制,同時網絡民意的凝聚,為政府衝破原有利益格局的改革措施提供了深厚的道義底盤。

  我想強調一點,倒逼不是造反,更不是取代,我始終還是把它理解為在官民互動的範圍內,希望形成順暢的溝通、良性的互動,希望讓政府變得更加敏感,對民眾的訴求及時作出回應,最終還是需要把網上的輿論力量引導為現實生活中有序的政治參與。

  談微博管理:治本之策是形成自由理性的輿論生態

  提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微博的出現改變了官方和民間的溝通方式,從以往的居高臨下變為如今的平等對話,您對此方式也一直表示認可。既然是平等對話,那就有可能和緩,也有可能激進,我們注意到,新浪微博上有公共知識分子遭封號,您對此怎樣看呢?

  祝華新:網絡的違法有害信息需要認真清理,網民的偏激情緒需要耐心矯正和熨平。但互聯網是海量信息空間,治本之策,還是形成一個自由交換信息和意見、平等理性討論的輿論生態。

  政府治理網絡輿論,不一定在所有問題上都由政府出面應對,直接叫停某個話題的討論,或罰下某個運動員。更明智也更有效的做法,可能是鼓勵不同人群上網,培植網上理性的聲音,在網民和“意見領袖”之間形成輿論對衝和制衡機制,這可能是四兩撥千斤的更高明的化解輿論壓力的手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