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中國需要加強在外太空的存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7 10:08:00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環球時報16日文章指出,神舟九號飛船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已經走到建立空間站這一步,成為航天“第二梯隊”的佼佼者。但跟航天員已能在太空生活1年多,以及把探測器送到銀河系邊緣的一流太空成就相比,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我們能一直往前走嗎?

  文章指出,應當說,中國並沒有擺出在太空技術方面全面追趕美俄的姿態,而且我們的確沒把中國發展航天事業放進一個與美俄競爭的戰略框架。中國航天首先是量力而行的,即使業內人士,也從未聽說有過在多少年內“趕上美俄”的官方規劃。

  但對外太空重要性的認識已在全人類“一體化”。外太空已是人類現實生存空間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拓展生存環境的最大縱深。有人認為外太空的綜合開發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面貌,使迄今為止的全部科學技術縮小到宛如小學生的一堂課。

  文章指出,中國作為有大量社會發展現實任務的大國,必須處理好解決當前民生問題同謀取國家未來更好戰略位置的關係。任何只顧一頭不顧其餘的選項都是短視、不清醒的。

  中國目前需要適當加大航天投入,原因是,第一,中國目前航天技術的總規模和總積累仍比較小,中國目前做的事大多是美俄幾十年前就做過的,前面的經驗很多,中國航天有較清晰的“下一步”,而且實現這些“下一步”的技術比當年要多得多,也可靠得多。

  第二,今天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國的戰略完整性急需外太空的補足,中國鞏固這幾十年的戰略收獲,不僅需要擁有更多海洋和空中的行動能力,也需要這個國家在外太空的更多存在,形成對國家利益多層面以及多支點的伸張和保護。

  第三,人類有可能處在開發外太空技術井噴式發展的前夜,開發外太空的各種規則也在醞釀之中。中國作為資源匱乏的大國,只有擁有了在外太空行動的較強能力,才談得上實質參與這些利益攸關規則的制定。

  從今天科學技術及前沿經濟加速發展的現實來看,我們面對來自外太空的各種緊迫很可能就是不久之後的事,今天的很多人都將經歷國家對那些問題的抉擇。因此今天發展航天技術決非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完全不關當下人利益的事,它就是我們當代人“自己的事”。

  但造空間站再怎麼重要,與國民利益的關聯也沒有蓋安居房那麼直接,一目了然。因此在中國輿論快速開放的當下,對航天事業不理解不支持的聲音也越來越經常能夠聽到。在未來,國內爭議的阻力興許會超過西方雜音帶給中國航天事業的騷擾。

  還沒有過一個發展中國家走向航天探索的最前列,中國在逐漸靠近那個既光榮、又將承受各種爭議的位置。13億中國人的視野是不同的,但作為一個整體,它的心胸和魄力將受到外太空大尺碼的測量。

  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時,它更多被看作一個政治符號,沒人想到GPS通信系統會在短短幾十年後出現。神舟系列將帶給未來的中國什麼,我們只能慢慢想。

  文章說,希望三名航天員此次太空之旅給我們帶來啟示,也祝願他們此行順利、愉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