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MF改革蝸行牛步 新興經濟體擂響戰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8 20:39:39  


 
  改革阻力重重

  但是儘管如此,美歐仍然堅持強化現有的以自己為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2008年首屆G 20峰會提出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IM F和世界銀行的份額比重,最終的結局已經是不歡而散。去年我們看到一名法國女士取代了一名法國男士成為IMF的總裁,同時一名美國人取代了另外一名美國人成為世界銀行的行長,仍然延續了兩大機構創立以來的傳統。

  在投票權方面呢?今年四月的IMF年會中,日本、韓國、印度、沙特和中國,以及一些其他國家在份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被要求借出的資金卻增加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國家的份額意味著其投票權的多少,這將直接影響IMF董事會的決議。新興市場和產油國們雖然手握重金,也願意在IM F的框架內承擔更大的義務和作用,但是美國和歐洲並不願意出讓投票權。

  如果考慮到美國和歐洲已經做出的重新檢視IMF份額體系的承諾,這種不願放權的做法就更加讓人感到震驚。在2010年的首爾峰會上,G20一致同意對IMF現有的份額體系做出“全面評估”。在現有的體制下,IMF根據每個成員國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來分配份額,而份額則直接決定了成員國的投票權。美國擁有16.75%的投票權,這讓其能夠否決所有IMF的重大決定,因為按照規則重大決定必須獲得85%以上的多數同意才能通過。

  首爾會議呼籲倍增IMF的現有資金規模,並且將更多的出資份額分配給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金磚四國”。這個方案並不需要美國繼續增資,也會繼續保持美國在IM F中的一票否決權。但奧巴馬政府至今仍然沒有將這一方案提交美國國會。

  其結果,就是目前IMF的結構可笑地不合時宜。在現有的機制下,占全球7%人口、20%GDP的歐盟,在IMF中擁有1/3的投票權,而且也占據了董事會中一個固定席位。即便首爾方案得以實施,美國和歐盟在IMF中所占份額也不會大幅下降。“金磚四國”作為整體將取得14%的投票權,而歐盟擁有29%的投票權——儘管根據GDP規模和購買力而論,“金磚四國”本應拿到更大的份額才對。

  發達國家的矛盾心理,讓IMF幾乎不可能獲得更大的資源,發達國家本身也因為過於擔心而不願意放棄投票權。“金磚四國”目前正在聯合自身資源,來推動IMF體制的改變。印度和巴西財長均曾公開表示,除非美國和歐洲在IMF份額制度改革上做出實質推進,否則將拒絕向歐洲穩定基金注資。

  而實際上,發達國家在份額改革的問題上拖得越久,他們的處境就越被動。以IMF目前的財力去應對歐債危機,不可避免要對IMF的份額體系做出大的改變。這一改變將能夠更好反映成員國的經濟狀況,並讓發展中國家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或許將意味著,美國有可能將喪失在這個機構中的一票否決權,這個變化有可能將很快到來。在現有的機制下,IMF或許能夠籌集足夠多的資金並通過歐洲穩定機制來應對歐債危機。但是如果有下一次危機怎麼辦?

  對於歐洲來說,在IMF問題上做出讓步以換取歐債危機的解決並不虧。對於美國來說,這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美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重會不斷下降,導致美國國內政策制定者不願意放棄舊有秩序的主導權,但從長遠來看改革將符合美國長遠的國家利益。如果拒絕改革,不僅美國經濟無法迅速復甦,全球經濟也將難以走出泥潭。因此,美國是時候重新拿出1940年代組建幾大國際金融機構時的勇氣來改變現狀了。西方世界必須永遠牢記,對全球經濟有利的政策,也是對西方有利的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