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郁慕明:兩岸對“一個中國”不能有爭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5 10:17:47  


 
  問:有台灣媒體近期評價說,多重因素目前正阻滯著台灣當局發展兩岸關係的腳步,甚至有人認為在此時“做不如不做,做得越多錯得越多”,您對這種說法怎麼看?

  郁慕明:領導人決策的時候在意的應該是主流的方向,做的對就不要有什麼顧慮,放手去做,馬英九應該放手去做啊。兩岸之間互有批評的時候大家都聽聽嘛,供檢討參考嘛,講得對的,我們去改嘛。

  李登輝當年“戒急用忍”,民間不是還是跑在前邊嗎,人民不是最後還是帶著政府去(大陸)啦,你不做人民做啊。先來的、沒有聽話的比如“康師傅”、“旺旺”、“統一”等等都在大陸市場賺了錢。

  那現在平潭實驗區,你(政府如果)不做,新黨來做,給台灣的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有什麼不好、不對啊?我們新黨是“小而美”的政黨,我不管人家講我什麼,做得對的就堅持。我們要有自己的信心,兩岸的交流、文化的傳承,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大方向,義無反顧,一往直前。這就是我的態度。

  民主不是民粹:不要被那些聲音大、拳頭大、敢鬧事的人綁架

  問:最近您接受大陸網絡媒體的專訪,談到的一些觀點引發了網友的激辯,比如說“台灣民主是上了西方人的當,從民主走向民粹”,“一人一票並不是金科玉律”,請問您心目中的“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是什麼樣的?

  郁慕明:關於網友的激辯,助理整理了不少留言給我參考。剛看幾頁,發現罵我這個“老小子”的還不少,後來再看下去,好像贊同我的還是占多數。大家有不同的意見,這本來就是民主的展現,只要說得出道理,我都尊重,也願意和他們交流;我也相信,時間會證明我今天的忠告。

  我一直覺得,像“民主”這種大問題,一定要坐下來慢慢談,或者用一篇文章做完整的論述,三言兩語在微博上發幾個字,意思很容易被扭曲,陷入到非黑即白、沒有理性思考的空間。所以,很感謝您給我這個機會,在這個問題上再說說我的意見。

  最近,台灣的《旺報》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先求法治再談民主》。我在台灣做過三屆“立委”,是台灣解嚴初期政治變革的見證者及參與者。當初我和陳水扁一起在“立法院”時,“立委”還是很認真在討論發展的大方向的。怎麼民主發展到今天,在野黨可以把美牛問題無限上綱,甚至用蠻力阻撓“立法院”開會,不讓主席進門?民主講的是多數決,人民選出來的“立法院”多數黨,通過不了自己黨決定的重要政策,受制於自稱代表“民意”的少數黨,這是民主嗎?

  民主的精神在於用“數人頭”代替“砍人頭”,如果“數人頭”都不算,那所謂的民意就被那些聲音大、拳頭大、敢於鬧事的人綁架,這是民粹。

  政治改革:須穩住陣腳 不可求快

  郁慕明:所以我說,大陸未來政改,絕不能照搬台灣的這種民主。西方人最壞的地方就在於,自己靠帝國主義征伐別人,發展得早,民主的底子當然也比較厚。他們其實相當強調國家認同,強調主權,卻成天對別人家的事比手劃腳,干預內政。結果台灣就走上這樣的路,人人都只要自己的自由,沒有法治觀念,沒有國家觀念,最後是虛耗,內部分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