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克魯格曼和萊亞德:緊縮政策有悖經濟常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4 15:01:37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刊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理查德•萊亞德的文章說,金融危機爆發距今已有4年多時間,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仍極不景氣,這一切太容易讓人聯想起上世紀30年代了。原因很簡單:如今我們遵循的思想,正是指導那十年裡各項政策的思想。自那以後,這些思想已被證明是錯誤的,在危機的起因、性質和適宜的應對方法方面都存在嚴重錯誤。

  文章指出,這些思想已在公眾觀念中扎根,正為許多國家的過度財政緊縮政策提供著支持。因此,如今主流經濟學家向公眾糾正這些思想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們要提供一份對眼下問題更加實事求是的分析。

  首先說危機的起因。許多政策制定者堅稱,危機是由政府不負責任地發行公債引起的。這個結論在大部分情況下不符合事實,只有希臘等少數幾個例外。其實,造成危機的原因是私人部門過度借貸,包括銀行過度杠杆化。泡沫的破裂導致經濟產出大幅下滑,致使稅收收入大幅減少。如今政府的赤字問題是危機的結果,而非原因。

  其次說危機的性質。房地產泡沫在大西洋兩岸破裂時,私人部門許多領域紛紛削減開支,試圖償還舊債。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這種反應是合理的,但事實證明,從整體來看,這種反應是適得其反的,因為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支出的急劇減少導致了經濟蕭條,而經濟蕭條惡化了公共債務問題。

  再來說合理的應對之道。私人部門集體努力削減開支的時候,公共政策應起到平衡這種影響的作用,努力維持一定水平的支出。最起碼,我們不應大幅削減政府支出,或大幅提高針對普通人的稅率,這兩種舉措會令情形更加惡化。

  最後說說我們犯了什麼重大錯誤。危機急劇爆發後的最初階段,我們的反應是正確的,隨後,我們的政策走上了歧途——開始專注於政府赤字,辯稱公共部門應與私人部門一道努力減少債務。財政政策不僅沒有起到平衡的作用,反而最終跟私人部門一起削減開支,加劇了對經濟的抑製作用。

  如果危機的情形不那麼嚴重,我們或許能通過貨幣政策進行補救。但在利率已經接近於零的情況下,單憑貨幣政策無法挽救局面(儘管它本應竭盡全力)。當然,我們必須制定減少政府赤字的中期計劃。但如果太急於在較近期內實施這樣的計劃,很可能弄巧成拙,因為這可能導致經濟復甦流產。我們的當務之急是降低失業率,以防止失業變得過於普遍,從而加大經濟復甦和未來減少赤字的難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