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絡問政期待“制度化力量”加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8 09:10:55  


  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近來廣東全省掀起新的網絡問政“風暴”,坊間多給予肯定式解讀。政府官員回應網絡民意的姿態更為主動,大膽直面棘手問題。特別是一些地級市書記、市長開始在問政平台上實名回覆網民,透露出從隔空“對話”轉向實務治理的努力。與此同時,當網絡問政涉入深水區,缺乏制度化力量支持的“硬傷”卻日漸顯露。這其中,各地問政平台建設的滯後限制了參政的信息渠道,制度化的協作機制的缺乏也導致網上網下對接不暢、效果受限,這些“短板”使得省內各地的問政實踐參差不齊。

  南方日報刊文稱,從奧一網問政平台的互動數據看,態度應付、責任不明、無後續跟蹤反饋的回覆最為公眾詬病,大量的“沉默民意”甚至未被打撈。而技術和應對姿態也僅是表象,網絡問政的內核剝開來看有三層:一是平台的依托,是借用高一級的網絡平台,還是地方政府自建平台,以創新整合信源、打撈民意的方式需要厘定;第二是理政的實質,是真心實意辦好網事,而非作秀;第三是制度化的協作機制,參政問政是一個公共事務命題,當形成各方力量參與的運行體系,而非臨時性的安排。

  以此觀照當前的網絡訴求與表達,儘管“問政”早已成熱詞,未獲得網下高效的行政環境和常規化機制的支撐,恰恰是一大現實困境。以近日備受關注的汕尾市陸河縣非法磚廠被取締後“複活”事件為例,媒體多次報道、網民多渠道發帖投訴,但該磚廠六年來“巋然不動”。面對記者採訪,各部門紛紛以“不歸我管”、“人手不夠”、“責令但不施行”為由拒絕。在這一事件中,沒有良好的網下行政環境和支撐機制,網絡問政最終難逃流於形式之弊。

  加之網絡民意的情緒化、問政的事務多積弊已久,網絡問政面對的往往是“難題單子”。基於此,廣東的網絡問政涉入深水區,個中的挑戰性可以預見。日前就有網民在問政平台上舉報“揭發湛江坡頭區龍頭鎮上蒙村黑惡勢力打砸無辜民眾及車輛”的棘手問題,網民找准的是我省正在開展的“三打兩建”工作契機,在這一語境下,湛江市網絡發言人很快回覆“已轉相關部門處理”。而一旦脫離“三打兩建”,問政的處置會否是另一種過程?從這個角度看,由政府主導的網絡問政要取得長效實效,常規機制必不可少,“制度化力量”加入迫在眉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