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華盛頓應克制民主說教的衝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2 09:33:14  


《人民日報》文章批評美國總是居高臨下地對亞洲民主指手畫腳。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人民日報》7月12日發表文章《華盛頓應克制民主說教的衝動》。文章指,美國出於外交上的現實考慮而濫用民主的做法早已招致各方批評,但如果美國總是居高臨下地對亞洲民主指手畫腳,甚至想靠舉旗來組建起一支制衡中國發展的“隊伍”,最終就有可能使自己邊緣化。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美國如何更好地加入亞洲發展進程,為亞洲的穩定與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這是一道值得思考的難題。要想解答得好,華盛頓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克制住總想當“民主說教者”的衝動。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亞洲訪問期間,稱“亞洲國家有必要擴大人權範圍”,還借“表揚”某些國家來影射中國,再次扮演了一個“人權說教者”的角色。

  英國《金融時報》在評論其講話時寫道:希拉里的講話是一場有關亞洲未來的、愈演愈烈的地緣政治辯論的一部分。然而,這不只是一場辯論,美國人也沒有擺出要與哪一方辯論的架勢。實質上,高舉民主、人權大旗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重點所在。

  是誰給了美國人如此傲慢評點亞洲民主的地位?美國人可能不願去細想這個問題,甚至會認為這是一個根本不需要問的問題。可恰恰就是這個問題造成的假象,可能會導致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無法“達標”。

  美國最近的一些做法,顯然是在竭力證明其在亞洲主導地位的合理性。搞軍演、增駐軍,以塑造其安全提供者的角色;高舉“民主”、“人權”旗幟,則是要維護其所謂道義上的主導地位。

  但是,美國越是迫不及待地這麼做,就越是會讓人產生美國是在擔心會在亞洲失去什麼的感覺。有兩點華盛頓沒有弄明白:美國之所以會感到與亞洲疏遠並需要“重返”,一方面是因為對這一地區的投入相對減少,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的地位將因此而不同。

  亞洲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成功地抵禦了西方國家引發的金融危機的衝擊,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目前區域合作蓬勃發展,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這個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益於亞洲國家之間不斷擴大的互利合作,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區域國家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發展道路的實踐。

  亞洲的發展表明,亞洲人有能力解決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並且找到一條與西方不同、適合各自國情的政治制度構建的道路。

  美國不是亞洲和世界民主和人權的評判者。世界上更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實踐證明,恰恰是某些亞洲國家“照貓畫虎”地照搬了美式民主體制,才帶來了政治體制的嚴重“水土不服”,造成了發展滯後,有的甚至到今天也沒有緩過勁來。

  美國出於外交上的現實考慮而濫用民主的做法早已招致各方批評。美國《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就曾指出,美國對中東國家的民主狀況有著明顯的雙重標準,最終決定美國與一國關係的因素並不是該國的民主狀況,而是美國的自身利益。

  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與同樣瀕臨太平洋的很多亞洲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美國關注亞洲發展,希望更多分享亞洲發展成果,理所應當。沒有哪個國家要把美國擠出亞洲。相反,亞洲國家普遍希望美國能更積極地投入到亞洲的發展與合作中來。但當慣了主導者的華盛頓,要想放下身段,以平等參與者的“身份感”來看待亞洲,參與亞洲事務,看來是有很大難度的。

  如果美國逆亞洲發展合作的大勢而動,總要以一種舉旗者、說教者的角色出現,總是居高臨下地對亞洲民主指手畫腳,甚至想靠舉旗來組建起一支制衡中國發展的“隊伍”,最終就有可能使自己邊緣化。

  美國如何更好地加入亞洲發展進程,為亞洲的穩定與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這是一道值得思考的難題。要想解答得好,華盛頓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克制住總想當“民主說教者”的衝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