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蛟龍號下一站駛向哪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6 17:37:34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新華社報道,經過日夜兼程的長途跋涉,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船16日順利返抵青島,這標誌著“蛟龍”號歷時10年的研製和海試工作圓滿結束。下一站,“蛟龍”號將駛向哪裡?記者為此專訪了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員、“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和中船重工原總工程師、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方書甲等。

  “蛟龍”號圓夢記

  10年前,就在數個國家已經多次執行5000米級下潛作業時,中國還沒有1000米級深潛器。“我們用10年時間,步入了深潛界先進國家行列。”徐芑南告訴記者,然而,“蛟龍”號的夢想早在20年前就在中船重工人的心中紮根發芽了。

  藍色的大海不僅風光秀美,深邃的海底深處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和寶藏:與陸地截然不同的生命系統和壓力環境,尤其是在陸地資源日益緊張甚至面臨枯竭的情況下,豐富的油氣、可燃冰、多金屬結核體,吸引著造船人云集的中船重工:啥時候能造一個“蛟龍”,也到深海裡遛遛?

  “20年前,社會對深海開發還沒有成熟的需求。我們一直開展相關研究作技術積累。直到2002年國家863計劃該項目批下來1.8億元。”方書甲回憶說,有了資金,立即啟動了“蛟龍”號研製工作。

  於是,沒有任何可直接套用的技術資料、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中船重工702所造一條“龍”只能從零做起:

  深海高水壓、低溫度、腐蝕性強,僅做“龍形”的外殼材料就讓人頭疼,在無數次探索中,研發人員對鈦合金材料進行了強度、衝擊、疲勞、變形等一系列實驗,掌握了鈦合金材料在水下的特性,畫出第一張設計圖紙;

  為了挑戰7000米海底的能量供給,研發人員發明瞭一種極其大膽又巧妙的充油式蓄電池,電池浸泡在油中,核心部件卻與海水隔絕,即使傾斜60度,電解液也不會與海水接觸……

  “‘蛟龍’號經費並不寬裕,要把錢花在刀刃上。”方書甲告訴記者,就連用來配合“蛟龍”號實驗的“向陽紅09”母船,也是利用一艘1978年超期服役的科考船改裝而來。

  2009年8月以來,“蛟龍”號轉戰海試: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