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希拉里中東行被嗆 美國遇“中東之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9 00:08:54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左)14日下午在開羅與埃及總統穆爾西會晤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最近,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對9個亞洲國家展開旋風式外交後,馬不停蹄地趕往埃及和以色列,高調造訪埃及新任總統穆爾西,試圖彌合兩國間因中東巨變而產生的裂痕,但希拉里•克林頓的此次埃及之行多次遭遇抗議和示威,甚至有埃及民眾向其扔番茄和鞋。

  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稱,希拉里•克林頓的這種尷尬遭遇反映了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的美國中東政策的困境。

  巴以衝突是中東地區長期動蕩的重要因素之一,巴以問題的解決也是中東和平的起點和基石。國際社會和中東各方曾為此不遺餘力,但巴以衝突僵局至今難有突破,巴以雙方的敵對情緒依然強烈。而美國近兩年來把主要精力用於打壓和制裁伊朗,以及應對阿拉伯世界的動蕩與變革,巴以衝突被邊緣化。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近對美國媒體公開承認,巴以和平進程陷入僵局是他執政3年多來的“敗筆”。

  另外,美國打著反恐旗號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這兩個國家或是恐怖活動猖獗,或是教派衝突不斷,重建道路崎嶇。尤其在阿富汗,美軍一再濫殺無辜,醜聞迭出,導致美阿關係持續惡化。另外,“基地”組織雖遭重創,但在也門和北非等地頻繁活動,阿富汗塔利班也有捲土重來之勢,這對美國長年累月的反恐努力是個莫大諷刺。

  當前,中東多國的原有政治格局被打破,強權人物紛紛離去,宗教力量興起。伊朗與西方對抗加劇,埃及新政府與軍方的權力鬥爭激烈,敘利亞局勢動蕩不已,甚至有外溢之勢。在中東苦心經營了數十年的美國現在舉目四望,發現過去的一些老朋友已然成了“人民公敵”,而過去的某些“敵對勢力”則有可能成為不得不打交道的“合作夥伴”。

  文章稱,盤點美國近些年的中東政策,可以說乏善可陳。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執委會委員阿什拉維近日甚至將奧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形容為“一場災難”。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留下的是遺憾、尷尬和困惑。

  上述困境與以下兩個因素有著很大關係,一是美國在阿以衝突中長期偏袒縱容以色列,導致矛盾長期無法解決;二是美國不顧中東的現實環境和文化背景,以強推政權更疊的方式在當地推行民主化進程,導致動亂加劇,事與願違。

  近兩年,美國實現戰略轉移,逐步撤出中東。美國認真審視自己在中東留下的外交遺產,從中吸取教訓,將為自己走出“中東困境”提供寶貴的借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