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因應當前經濟情勢 救窮優於救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0 09:14:15  


  中評社台北8月20日電/台“行政院”主計總處上周公布最新經濟情勢,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到一.六六%,此數字很可能在四小龍中敬陪末座;“行政院”也早已緊急動員,提出各項因應對策,希望讓台灣安度這次的景氣谷底。對這次的景氣低潮,期望政府能跳出過去的思維;雖然俗語是說“救急不救窮”,但對這次景氣低潮的成因,政府對策應該是“救窮優於救急”。 

  中國時報社論說,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最初樂觀的四%以上,逐季下修到今天的一.六六%,其最大因素當然是國際經濟急凍的大環境因素。歐債危機不止,讓歐盟經濟陷入衰退,今年經濟成長率為負成長○.三%。美國市場持續疲弱,經濟成長下修為二.一%。甚至持續二位數高成長的大陸,也減速慢行,經濟成長率跌破八%,預估今年只有七.七%。其餘四小龍的經濟成長也正修到二%上下。台灣的出口占GDP的七成,國際景氣走緩,台灣也不可能一枝獨秀。 

  但如仔細看看各項經濟數據,台灣從原本期望的四小龍之首,變成今日的四小龍之尾,並不全然只有國際因素,台灣的競爭力下滑也是重要因素。台灣一到七月的出口衰退了五.八%,在四小龍中高居首位,其餘三小龍都還是正成長。其中台灣的資通訊產品─即一般所謂科技產品,更一口氣衰退了二成以上。即使不看數據,看看島內主要的科技產業,DRAM產業已在全球淘汰賽中出局,僅存一息的企業還不知如何善後;面板雖仍保有一定的全球市占率,但技術已落後,財務也虧損,如何再起仍在奮戰。LED與太陽能落入困境,PC與智慧型手機也陷入低潮。 

  如果以一般商家作比喻,景氣強強滾時,本來就是不論競爭力好壞高低,企業大都能賺錢,但景氣下滑、市況變差,首先倒下去的一定是競爭力較差的企業。這是典型資本主義淘汰賽。遺憾的是這波全球不景氣中,看得出台灣經濟、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的確遜人一籌。 

  過去,在亞洲金融風暴、本土金融風暴或金融海嘯時,整體景氣急凍,這時不論競爭力好壞高低的企業,都有可能倒下。這種節骨眼,政府多半只能把全部心力放在救急上,對運轉有問題、面臨抽銀根、業務緊縮的企業,不分好壞的盡量拯救,以免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這次的不景氣,至少不是全面性的緊縮與低潮,且其成因已明顯與產業、企業的競爭力有關,這時,政府對陷入困境的企業,不該急著又是紓困、又是挹注資金的救急措施,反而該考慮放手讓已無希望的企業倒閉、讓窮途末路的產業淡出,政府該著重者是如何調整經濟與產業的體質。 

  在各種總體政策中,政府不斷強調者是加速FTA、強化經貿自由化;馬英九甚至說“自歷史經驗可知,開放帶來希望,閉鎖帶來萎縮”,我們非常同意這番話;但我們也要告訴政府,以台灣目前經貿的開放與自由化程度,所謂的“開放與自由化”,已不是廿年前的“貨品、貿易的開放與自由化”這麼“低階”的開放而已了,而是包括法令、資金、人才、政府管制等各方面的進一步開放。這方面,事實上社會一直有抗拒之心,政府也時常“說一套、作一套”。例如對外籍人才(包括大陸人士)來台的有形無形之限制;對企業股權交易、買賣的“自由心證式”的管制核准制;對島內企業赴大陸投資的限制審核,這些“反開放、反自由化”的行為與政策,事實上仍普遍存在各產業中,政府是該優先檢討這些領域,作更大幅度的開放,讓台灣經濟與產業接受更強的淬鍊。 

  此外,我們也要告訴企業界與社會大眾,政府即使能成就再多的FTA,這也絕對不是出口的萬靈丹,更是要付出其他代價;只是,不走這條路更是死路一條。民間企業與民眾,都要有接受挑戰、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決心與作為。如果這次不景氣,大家還存著“等待黎明”、景氣好了就沒問題,未體認到台灣的競爭力警訊,未來當全球景氣回升時,可能是別人吃牛排,台灣也只能吃肉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