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政府7萬億投資”:錢從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9 13:50:22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7日載文《從中央4萬億到地方7萬億》,摘要如下:

  這真是一個概念為王,大家忙於製造概念甚至假象的時代。過去幾天來,中國媒體上除了央視主播在劉翔受傷退賽後的“哽咽表演”以外,另一個熱門話題就是地方政府迅速升級的投資狂熱。 

  媒體發現,多個省市紛紛亮出數以萬億(人民幣,下同)的投資宏圖,聲勢看似直追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國務院出台的4萬億刺激經濟配套。評論人士稱之曰“地方版4萬億”配套,甚至還有人稱之“地方版7萬億”,以凸顯這一輪投資熱之高漲。 

  與此對應的,是中國經濟減速,樓市降溫,地方政府稅收與財政收入等各類績效指標下行趨勢超出預期的清楚事實。 

  按照新華社等媒體的歸納,近一個多月裡,從天津、重慶、廣東,一直到中西部的山西、貴州,乃至湖南長沙,各家提出的發展名目讓人目不暇接。廣東要發展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總投資逾萬億;重慶主要產業三年振興規劃擬投入1.5萬億;天津建設10條產業鏈,4年內擬投1.5萬億元;貴州拋出3萬億的生態旅遊投資計劃;再按照長沙市7月底的宣布,該市今年的重大推介項目達195個,總投資額達8200億元。 

  但這番雄心壯志背後的虛火,卻難逃觀察人士的法眼。 

  在當前信貸並不寬鬆,地方財政收入又銳減的環境下,地方政府的資金從何而來,不免讓人懷疑。以長沙為例,2011年長沙市全年的地方財政總收入才略多於668億元,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19億元。8000多億元的投資,相等於長沙超過十年的財政收入,超過其一年的地區生產總值。有媒體報道說,截至6月底,長沙的重大項目今年累計完成投資額僅56.04億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