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羅援:“軍人都應該是鷹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31 09:04:25  


 
  “要文攻武備,不能文守武廢”

  在部隊時,羅援一有空就抱著本書看,戰友們戲稱他有“知識饑餓症”。“什麼都想學,學外語、學中國文學、學軍事理論、學軍事技術。”他特別迷戀軍事理論,經常給軍事科學院主辦的《軍事學術》雜誌投稿。“當第一篇論文變成鉛字的時候,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我永遠忘不了幫我修改第一篇學術論文的編輯張晶,是他將我領進了軍事科學的最高殿堂。”

  “文革”後,軍事科學院急需補充人員,1978年,已經在《軍事學術》雜誌發表多篇文章的羅援正式調入軍科院。他曾在總參測繪學院、石家莊高級陸軍學院、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深造,是石家莊高級陸軍學院少有的幾個全優生之一。

  羅援說,作為一名專門從事戰史、戰略和外軍研究的軍事科研人員,他現在只能智力報國,通過在媒體上發表言論或者上書國家建言獻策來發揮作用。“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有一個觀點,現在要‘文攻武備’,而不能‘文守武廢’,一定要發出自己的聲音。我當然知道,一旦‘發聲’的火候掌握不好,或者被曲解,是有風險的。”羅援說,“但無欲則剛。當你真正將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時,就不會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早在十多年前,羅援就因敢言在國際舞台上受到關注。2000年,羅援以訪問學者的身份來到美國。一個報告會上,北約最高司令克拉克就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如何進行精確打擊進行了論述。“場內坐著很多政要。我剛到美國,膽子也挺大,沒多想就站起來提問:‘我是中國的軍事學者。既然你們的精確打擊能打得那麼准,為什麼會‘誤炸’中國的大使館?’”

  期間,羅援應邀到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因素》演講。有學者提問:“如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進行軍事介入,中國怎麼辦?”羅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熱愛和平的,但我們決不懼怕戰爭。如果美國一定要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那我們只有奮起抗爭。我們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羅援告訴記者:“當時在座的幾位台灣退役將領,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軍人。聽了我的話,他們激動地舉起拐杖,起身高呼,‘解放軍好樣的!解放軍有種!’”

  《華盛頓日報》解讀說,“解放軍大校羅援警告陳水扁,是戰是和,系於一念之間,統則和,獨則戰,獨立與和平之間不能畫等號。”香港《中國評論》也發表文章稱:“羅援大校的發言表達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寧失千軍,不失寸土’的堅定決心,引起了包括克林頓總統的高級顧問李碩在內的數名參議員的高度重視,認為解放軍的強硬立場不容忽視。”

  那一次的經歷讓羅援意識到,“只要我們能不卑不亢,敢於直言,也是能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起碼(別國)不敢小看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