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雲南地震傷亡慘重令人唏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9 08:39:15  


  中評社北京9月9日電/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滇黔交界帶發生5.7級地震,到昨晚已造成64人死亡。這個消息昨天再次令中國社會唏噓。這個國家多災多難,而我們的防災減災能力顯然還有不少空白處。

  5.7級地震雖屬破壞性地震,但如果發生在發達地區,不出現人員傷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在昨天的雲南,它的破壞力沒有遭到事先縝密防備的有效抵抗,從而在中國公眾的眼皮底下形成肆虐。

  這再次告訴我們,這個國家的現代化遠未連成片,它有很多薄弱的位置能夠被災難偷襲。說到底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只是幫中國現代化開了個頭,我們一些關於自己“很強大”的感覺靠不住。

  5.7級地震能晃倒那麼多房子,說明那些房子都達不到哪怕最低的抗震標準。但那些房子一直存在著,裡面的生活也進入了中國GDP的構成。直到昨天它們被晃倒。 

  我們嘆息,我們悲傷,甚至可以為出現這麼多傷亡感到憤怒,但這一切都沒用。中國還有地方的很多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讓他們都立刻搬走,住進抗震性能更好的房子,大概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 

  中國社會的財富底子太薄了。在很多地方的基層社會,老百姓對突然到來的小康日子既開心又珍惜,絕大部分精力和財力都投入到對小康生活的營造上。儘管各種天災在並不遙遠的地方窺視,但人們往往願意以更廉價的態度對付這些天災,這種態度就是僥幸。民間這樣,政府又何嘗不是這樣。 

  讓人們自願把蓋的大房子變成小一點、但抗震性能更高的房子,這不是件容易的事。讓人們離開山洪、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地質災害高危區,在災害並未出現時,也非簡單工作。同樣,在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朝著安全而非更“實用”的方向做時,政府工作也經常不夠積極。 

  說到底還是因為中國人窮,眼前的太多追求和利益都需要用錢,也都需要花時間。而為一個低概率的、最大可能是根本不會來的災難投本錢和時間,在很多人包括官員的算計中都是“不划算”的。 

  這是巨大而沉重的國情。但難道我們就這樣一天天地捱下去,讓災害來一個再來一個,直到將中國人對安全的重視“自然洗禮出來”嗎? 

  我們必須有所行動了。出一次暴雨導致的大災難,反思和行動就應真的跟上來,同樣的災難決不應重複。出一次地震摧毀過量房屋,加固建築就應在所有地震高危區啟動。我們知道這些工作不能一下子完成,但它們都應當真正開始了。 

  中國的財富建設必須從量的追求轉向對量和質的同時追求,而質的核心就是生活的安全。財富的堆積對個人來說在本質上也屬於安全,但這樣的安全是低效率的。必須讓財富本身賦予最大化的安全性能,房屋、橋梁、食品、用具都應朝著絕對安全不斷靠近,這應當是中國現代化下一步堅定不移的方向。 

  中國從事救援的人,研究並預報各種災害的人都應大量增加,城市的改造方向不能再是更漂亮,也不能僅僅是更適於掙錢,我們推倒重修的城市街區必須同時是更安全的。 

  千萬不要以為創造安全僅僅是個花錢的過程,安全事業完全可以成為給我們帶來更多財富的巨大產業。 

  願雲南這次地震的傷亡人數不再增加。我們祈禱震區群眾的安全,我們也祈禱中國社會更加安全的明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