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應反思“班加西悲劇”政策根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3 10:54:28  


  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美國駐利比亞大使等4名外交人員在11日晚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發生的反美抗議活動中死亡。

  新華社刊登時評文章稱,這是1979年以來首位美國大使因公務遇害。這一針對外交人員的嚴重暴力行為遭到了國際社會強烈譴責。但是,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副主編戴維.肯納在該雜誌網站上撰文評論說:一名幫助解放班加西的美國外交官數月後死於這座城市的居民之手,這是一個“悲劇性諷刺”。

  暴力襲擊的直接起因是美國拍攝的一部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的電影,埃及當天也出現反美抗議浪潮,由此引發的反美抗議活動還會在其他伊斯蘭國家蔓延。但從根源上來講,這一事件顯露出美國中東政策的巨大缺陷。

  就在一年多前,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不顧多方反對,執意使用軍事打擊在利比亞強推政權更迭。早有眾多政治家和分析人士警告,利比亞國內矛盾由來已久,成因複雜,外部軍事手段強推政權更迭,很可能導致這個國家日後的亂局。

  如今,美國外交人員在當初利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遇害,這一方面凸顯利比亞當前脆弱的安全局勢和劇烈的內部矛盾,另一方面也表明許多利比亞“被解放者”並未對美國抱有美國所期待的感激之情。

  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利比亞或埃及,在整個中東地區普遍存在。長期以來,美國中東政策的偏向性、兩面性和矛盾性深受詬病,某種程度上早已埋下禍根。“9.11”事件後,美國政府採用包括戰爭在內的各種手段試圖推行所謂大中東民主計劃,但在大量中東民眾看來,美國中東政策的實質,卻是為了維護它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和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