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輪胎特保案正式到期 美國損人不利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8 00:06:38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美國對中國輪胎採取“特保”,直接造成12%的中國輪胎產能過剩,同時美國進口輪胎量未下降,且進口均價高了25美元/條。從經濟層面看,雙輸。美國明知自身利益受損,還執意採取特保措施,政治考量大於經濟考量。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第一生產大國的有利背景下,中國輪胎業必須由出口主導型轉向內需拉動型,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避免——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9月26日,為期3年的美對華輪胎特保措施到期,給中國輪胎企業帶來了一線曙光。

  三年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把貿易大棒扔向中國輪胎業,從2009年開始,對從中國進口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加徵35%關稅,第二年加徵30%,第三年加徵25%,讓國內的輪胎企業以及整個行業苦不堪言。

  對於特保案的到期,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這對於輪胎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輪胎業能重迎春天。一方面,美國大選臨近,中國必然成為其打擊對象;另一方面,作為中國輪胎出口第二大市場歐洲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從11月開始,歐盟標簽法將正式實施,而中國幾乎一半的輪胎都無法滿足標簽法的要求。

  美國損人不利己

  2009年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建議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三年加徵特別關稅。同年9月11日,獲美國總統奧巴馬批准,對中國出口美國的乘用車及輕卡輪胎連續3年分別被徵收35%、30%及25%的懲罰性關稅。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中國輪胎的最大出口國,所以這三年對於中國輪胎行業來說可謂煎熬度日。數據顯示,中國對美輪胎出口量在2010年、2011年分別下降到了3100萬條和2730萬條,而懲罰性關稅讓輪胎企業幾乎失去了既有利潤。

  “雖然我們公司的產品不在特保案的範圍之內,但特保案對於中國輪胎行業的負面影響卻有著親身感受。”昨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採訪時,風神輪胎董秘韓法強表示。

  不過,“特保”也沒能讓美國就業與企業得到好處。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顯示,從就業方面看,首先看行業就業崗位數量,美國輪胎製造商本土雇傭勞工的數量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是51600人和51700人,而2009年的就業人數則為55000人。因此,實施特保之後,其就業人數並未增加,反而減少。

  另外,從乘用車/輕卡輪胎的進口情況看,特保案出台後,中國大陸出口輪胎在2010年、2011年出現了23.6%、29.6%的下滑,而同期美國進口量持續增長,其2011年從加拿大、日本的進口量增長了30%、44%,從韓國、印尼、泰國、墨西哥的進口增長均超過100%,從中國台灣的進口量增幅甚至達到了285%,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輪胎價格平均高於中國大陸約25美元/條,所以特保案三年期間,美國消費者沒有受益,真正的受益方是亞洲國家和墨西哥的出口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