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客家文化交流與展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7 00:44:10  


 
  兩岸定光古佛信仰交流

  定光古佛是閩西客家人的守護神,千餘年來佛法已遠傳至江蘇、浙江、台灣等地,福建省武平縣岩前鎮的“均慶院(寺)”,是定光佛祖寺,已成為海峽兩岸定光古佛的信仰中心。

  在台灣亦有兩座定光古佛寺,一是淡水鄞山寺(汀州會館),另一是彰化定光古佛廟,現分是二級及三級古蹟。證明早期北台灣的淡水、中台灣的彰化亦有客家移民,但隨著早年的閩客械鬥及族群同化,這些客家先民不是遷往桃竹苗地區,就是被同化為福佬客,致台灣客家地區拜定光古佛的反而變得比較少。

  這幾年兩岸定光佛院寺院交流更加頻繁,除鄞山寺信眾與前立委張世良率台灣宗教文化訪問團到武平岩前均慶寺參拜外,應台灣定光佛信眾的要求,定光佛金身前年底也從均慶寺起駕,搭機來台,在彰化、苗栗、台北等地進行8天的遶境之旅。

  2011年武平縣人民政府配合第3屆海峽論壇,亦首次舉辨“海峽客家風情節──定光佛文化節”活動,吸引兩岸上千名客家鄉親參加,並舉辦“定光古佛學術研討會”,相信未來兩岸定光古佛的信仰交流會更加熱絡。

  上杭族譜館來台展出客家族譜

  兩岸客家人同根同源,台灣不僅有不少客家人前往客家原鄉祭祖,閩西上杭族譜博物館館長嚴雅英所帶領的團隊,經20年來的努力,收藏了115個客家姓氏,1600種族譜,上萬冊族譜史料,是閩粵贛客家地區收藏客家族譜最多的公共圖書館,每年亦吸引不少台灣及海內外客家鄉親前往尋根續譜,瞭解自己祖先的源流。

  嚴雅英於2009年亦帶著不少珍貴的客家族譜來台,在台北、苗栗、台中、高雄等地舉辦“客家族譜巡迴展”,展出期間有不少客家鄉親帶著族譜前來比對,獲得不錯迴響。

  嚴雅英說,客家先民經戰亂避禍,到閩粵贛落腳,經幾百年的休養生息,與當地土著融合才形成客家民系,後因人口繁洐太快,為了生活又再度遷徒,包括“湖廣滇四川”,移居至台灣、東南亞地區,上杭都算是中繼站。歷史上從閩西移民到台灣者有70萬人,有不少廣東去台的客家人,祖籍也在閩西,因此閩西是台灣客家人的主要祖地。

  她並表示,據族譜記載,台灣名人從劉國軒、丘逢甲、劉永福、胡焯猷到吳伯雄、游錫堃、呂秀蓮、饒穎奇,他們的祖籍地都在閩西。以丘逢甲來說,他是上杭“丘氏始祖丘三五郎”第28代後裔,而單“丘三五郎公”後裔遷徒到台灣開基的就有二百多位,在台灣傳下丘(邱)姓後裔數十萬人。

  應加強海陸客、濱海客的交流

  “逢山有客客有山”嗎?其實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並不只在閩粵贛客家金三角地區,廣東省的陸豐、海豐縣在台灣亦有不少客家移民,他們講“海陸”客家話,有別於山客的“四縣”客家話,人口數僅次於山客。

  同樣地,在清初取消“遷界令”後,亦有不少山客到廣東、廣西、福建沿海拓墾,在深圳、東莞、香港、九龍、北海等地安居落戶,隨著這些地區的都市化,這些城市亦有不少都市化的濱海客。

  以深圳市龍崗區來說,現不僅80%以上居民會講客家話,還保存數十座大型客家圍堡。據深圳大學教授張衛東、劉麗川夫婦研究,深圳的客家人多數是在清政府取消“遷界令”後,從閩粵贛交界山區遷徙過來的。

  張衛東說,深圳在改革開放前是個客家人與廣府人聚居的漁村,人口約36萬人,客家人住在東區的龍崗、鹽田一帶,廣府人則住在西區寶安、羅湖一帶,各據半壁江山,論人口數客家人還略多於廣府人呢!現深圳已發展成1400萬人居住的移民都會,客家人與廣府人在政經、文化上仍舊扮演最重要角色。

  張衛東表示,山居客家“重農抑商,耕讀傳家”;濱海客家則是“士農工商精一業,濟世完人”。濱海客家在賺了錢後,紛紛興建圍堡,他們用夯土建築的大圍屋中吃苦耐勞,崇文重教,敬祖睦宗,與廣府民系融合,吸納海洋文化。

  目前大陸對台客家交流,閩粵贛客家地區似乎對台較有興趣,且交流較頻繁;而海陸客與濱海客的交流則顯得不足,因此未來海陸客與濱海客的交流有必要再加強。

  應擴大兩岸客家地區交流

  台灣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後,因桃竹苗或高屏六堆客家地區,知名的觀光景點較少,除了少數自由行的陸客外,很少到台灣客家地區觀光,致陸客亦不容易感受到台灣客家人文之美。

  同樣地,閩粵贛客家金三角地區,除了閩西永定土樓、瑞金、長汀的紅色旅遊景點外,較知名的古蹟名勝也較少,因此台灣客到大陸旅遊,除了對客家文化有興趣或是尋根祭祖外,真正到大陸客家旅遊的並不多。

  但其實兩岸客家地區都有深度客家文化底蘊,台灣客家地區的精緻農業、文創產業都相當發達,值得兩岸客家鄉親擴大交流,兩岸客家地區政府亦該跟觀光、旅行業連繫,開闢兩岸客家觀光旅選景點路線,如此兩岸客家民間交流才能深化。

  以台灣苗栗縣銅鑼鄉來說,是丘逢甲的出生地,文風鼎盛,當地客家大院已連續7年舉辦客家桐花婚禮,今年還有廈門11對新人前來參加;客委會興建的苗栗客家文化園區亦剛啟用。苗栗縣政府還優待陸客或海外觀光客,到苗栗縣吃一餐、住一晚,補助每人新台幣500元,是吸引觀光客的利多。

  大陸對台灣客家交流,常常只侷限對台灣少數客屬團體、大學院校教授發出邀請,致每次交流都是一些老面孔,文化交流或學術研討,也流於形式上的大拜拜式,而忽略了台灣許多民間產業協會、地方文史工作者,因為這些人對客家文創產業、文化的瞭解,往往勝於前者。

  雖然大陸對台交流,連大陸學者都承認帶有對台灣統戰的意味,甚至關係到統一大業,但隨著兩岸人民民智的提高,交流的頻繁,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氛圍,因此越自然的交流,也更能拉進兩岸民間的距離,欣賞彼此的文化、人文之美。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0月號,總第17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