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實事求是回望國慶長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8 08:11:04  


10月1日,南京夫子廟文德橋上游人如織。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中秋國慶長假轟轟烈烈過去了,它伴隨了關於堵車、各地景點人滿為患的大量抱怨。今天是上班第一天,該對這個長假做些更嚴肅的總結。

  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第一,這個長假告訴我們,中國的內需相當旺盛、強大,僅僅旅遊這一塊,就有大量需求被假期少、旅遊地接待不足等瓶頸限制著,無法噴發。旅遊對國家經濟狀況和國民心態有很強的表現力,這麼旺的一個長假,至少顯示國民經濟的實情沒有一些人估計的那麼糟。

  第二,中國是個一時很難精確管理的經濟體,或者說,我們的管理能力與這個國家又活躍又有些亂紛紛的經濟、社會活動不相匹配。

  第三,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旅遊消費領域,中國大城市以及核心景點承載的壓力必將成為全世界極為特殊的。從西方發展起來的很多現代旅遊業管理辦法和理念,根本應付不了各種原因導致“扎堆”出行的中國人。 

  中國13億多人口過去是個沉寂的數字,現在它活了起來,而且能量巨大,隨便惹出一個“麻煩”也相當驚人。他們如果同時堵在中國的幾條高速幹線上,“動靜”就會很大。他們中的一少部分人同時到互聯網上表達同一個訴求,也足以吸引全世界。 

  數量龐大的中國人正在成為一個個權利意識覺醒、而且行動能力越來越強的行為體。他們其中的很多人不喜歡被引導,珍視個性,樂於挑戰權威,他們要求自由多元的社會貨真價實。 

  然而中國人漸漸有錢了,開始追求消費的質量,以及更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但這一切的確不全是錢能買來的,這些環境得以展開需要更寬鬆的空間和時間,但這兩樣對中國人來說都緊巴巴的。 

  中國節日的高速路和景點堵,但這種堵也有一部分是心理上的,即我們對這種既突然也並非突然的堵不太接受,我們以為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可以而且應當管理得像北美和西歐那樣井井有條,我們很容易因為堵而發脾氣。 

  北京故宮在節日高峰時一天接待了18萬人,他們絕大多數是來京觀光的外地遊客。或者把他們至少一半拒之門外,或者接受一個擁擠不堪的假日故宮,兩個都很“壞”的選擇必須挑一個,這就是今天中國的現實。 

  分流“扎堆”的人群實際和讓人們富起來是同樣龐大的社會工程,經常有一些聲音要求採取斷然措施解決這個問題,這些聲音都是正義的,但又同時是幼稚的。想一想法國人都去凡爾賽宮看看同中國人都去故宮看看,這是多麼不同的兩件事。 

  中國各地政府當然不能因為難就放棄。它們得清楚,管理相對更富裕些的社會,比管理更窮的社會更富有挑戰。政府需要更敬業,也更專業,同時還能同社會做好溝通,對社會的意見有更強承受力。 

  公眾也需清楚,今天中國就處在“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時代,種種“意外”會不斷出現,我們既要積極消除每一個具體問題,不斷向發達社會學習,但也千萬莫以為一旦學了,我們就真的可以很快變得像發達社會一樣。 

  即使在路上堵過,在景區裡擠過,八天下來,真正不開心的國人大概不多。這麼多人出門去“玩”的社會,總體的積極樂觀不容懷疑。在具體不滿和抱怨高聲喊出來之後,這一點是我們今天回望這個長假時應當看到的最大塊顔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