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王崑義:謝長廷跨越統獨 歷史將留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9 09:02:14  


謝長廷到東山島祭祖。
  中評社台北10月9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2009年2月呂秀蓮對媒體宣稱願意以《玉山午報》創辦人的身分到中國大陸參訪,雖然最後她並沒有去成,但她在民進黨最“反中”的時刻勇於說出訪大陸的意願,已經為民進黨高層訪問大陸開出一條大道。 

  敗選後檢討兩岸政策 

  爾後,不僅民進黨的兩位黨主席蔡英文、蘇貞昌都表態在沒有預設立場下願意訪大陸,即使連台獨大老辜寬敏也說只要中國大陸願意邀請,他也希望有機會到大陸參訪;而這次謝長廷能夠順利到大陸訪問,應該也是受到呂秀蓮最早表態所埋下的伏筆。 

  過去民進黨高層只要表態願意訪大陸,不是被歸類為“統派”,就是很容易被戴上“紅帽子”。一直到2012年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出戰“總統”大選,在聲勢最好的時候,還是無法重返執政,蔡英文不得不在敗選檢討報告中,提出民進黨員應該多多與大陸交流。 

  民進黨顯然是要在敗選以後,才有檢討與反思兩岸政策的勇氣,也才能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有不斷向前推進的動力,而這股動力,也逐漸在模糊民進黨內部過度對統獨意識二分法所存在的空間。 

  然而,統獨是否可以說它們是一種意識型態呢?當然不是。真正的意識型態應該是從馬克思以階級意識所做的定調,並非是從統獨這種類似政策主張來加以區分,所以日本學者若林正仗就曾說過,台灣沒有左右的意識型態存在,只有統獨鬥爭作為政治取向的判準。所以統獨的鴻溝只要有人願意領先跨越這道鴻溝,就可以輕易被跨過。 

  就因統獨並非是一種真正的意識型態,它們只是台灣不同黨派對中國大陸的偏好所出現的政治競爭,因此,民進黨內部從統到獨,也不難被跨越,對大陸的偏好也不存在完全被統獨隔離的狀態。 

  這也是主張“一國兩市”、“憲法一中”這種在民進黨內比較偏向中性立場的謝長廷,能夠率先站在統獨意識的中間,在民進黨高層不斷說出願意訪問大陸的表態中,他得以搶得機先的緣故。謝長廷此行先到東山島祭祖,為他的北京之行先行暖身,讓北京能夠做出比較合理接待他的“政治安排”,不會讓民進黨人受到太大的衝擊,這顯然是北京比較高明的地方。 

  讚揚聲音比批評者多 

  同樣的,謝長廷到大陸後對政治議題上的發言,都保持比較低調的說法,這也是他是有意避免在大陸說了太多“政治語言”,擔心自己的“破冰”之旅會壞了民進黨高層往後訪大陸的道路,這也是要有很多的政治智慧才能達成目標。 

  在未來民共的交流中,既然主張“一國兩市”、“憲法一中”的謝長廷都可以到大陸訪問,那麼以後民進黨要持續反對“一國”或“一中”將變得更加缺乏正當性,這才是謝長廷訪大陸之行會受到大陸高層重視之因。 

  過去民進黨都把“一國”或“一中”的說法當成是判斷統派的標準,而“兩國”或“兩中”才是堅持獨派的標竿。而謝長廷能夠在這樣的統獨二分法的思考中,率先跨越在中間線,在未來民進黨有更多高層人士訪大陸之後,他的中間線可能成為民進黨思考兩岸政策的主流,因為至少民進黨高層人士對他訪問大陸的行為,並沒有發出多少批評,反而讚揚的聲音要比批評者多,就以蘇貞昌為例,他說“台灣願意張開拳頭,期待與中國大陸握手”;而蔡英文則說,謝長廷跨出這一步,需要一些勇氣。 

  這也說明了,統獨並非是一種意識型態,才會讓有“勇氣”的人去超越,如果謝長廷的這一步能夠帶著民進黨去超越統獨的鴻溝,那麼謝長廷訪大陸之行在兩岸關係史上,必然會為他寫下漂亮的一筆。 


    相關專題: 謝長廷登陸 民進黨受衝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