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媒:中日之爭背後的文化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1 00:04:40  


 
  在日本取得甲午戰爭勝利、民族主義膨脹、急於重新塑造其國民形象和國家形象的時期,盛行一時的“日本人論”,大多是靠否定中國來完成的,典型的論述如——“支那人秉性之惡端業已為世人所知曉:過於自尊,過於保守,國家意識淡泊,自私自利,狡猾散漫,野卑吝嗇,因循姑息,愚昧而不識趣,兼加注重虛禮,嫻於辭令,且一般不厭臟亂。”(藤田劍鋒:《論支那人之秉性及對支那之方策》)

  而日本國民的優點則通過對照和反證的方式歸納出來,例如芳賀矢一的《國民性十論》所列:1)忠君愛國;2)崇敬祖先、重視家名;3)現世、實際;4)喜歡草木、熱愛自然;5)樂天灑脫;6)淡泊瀟灑;7)美麗纖巧;8)清淨潔白;9)彬彬有禮;10)溫和寬恕。

  在強調日本才是古代中國的正統繼承這個方面,例如藤澤南岳在《論征討後之教育》中的論述:“請擦亮眼睛,仔細研究一下彼(清國)國勢之由來。自周季始,雖已有人口喊仁義忠信,然絕無行之於政者。秦漢魏晉雜以霸術,雖有四五賢君,其世風卻愈益卑下,失去道德殆二千餘年,此乃識者所共知,其滅亡實兆於仁義忠信之不行也。…回顧我邦所為,扶弱助小,義也;誅除殘虐,安撫四百餘州之民,仁也;守約,信也;盡心,忠也。”

  對於這一文化戰略的實施,日本人其實也公開承認,因為這並不新鮮。在歷史上,白種人國家的崛起乃至帝國主義的實行,也無不是通過對其他民族進行否定性裁決、妖魔化其他文化這一文化戰略來完成的。日本學習西方,與中國相比,顯然多學到了一些更為精髓的東西。

  歷史上的事情已然過去,當時的日本成功搭上了帝國主義列車,沒搭上車的中國只能被犧牲為車輪下的路軌。但對於現在的中日關係來說,其“往事並不如煙”的關鍵問題在於:今日之日本是近代日本的承續,今日之日本的國民性也是近代日本國民性大改造、大塑形的自然結果,更寬泛地說,今日之日本文化也就是包含了帝國主義文化戰略這一部分的近代文化的延展和變形;而近代日本的這個基礎,這個主幹,正是靠了在文化上對中國進行雙重征服、二次犧牲才得以建構完成。

  今天,中日兩國因釣魚島爭端再次交惡,歷史上日本欠下中國的財富帳、領土帳、戰爭帳等也都被屢屢提起。但如果人們關注到中日之間的“文化帳”這個方面,對於中日關係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必定會理解得更為透徹一些。問題的關鍵在於,無論是什麼爭端,領土主權也好,海洋劃界也好,歷史問題也好,所有問題背後都有一個最大的死結:日本絕對無法面對中國在上日本在下這個現實,一旦接受,就意味著近代日本的立國基礎全面垮塌,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日本特殊論”、“日本人優越論”也將隨之破產,那時,世人就會目睹一次巨大的精神上的“日本沉沒”。

  毫無疑問,釣魚島爭端也直通這個死結,日本一旦在這個爭端中輸給中國,中國全面超越日本並最終壓倒日本這個可怕的現實,就會更加逼近。

  這樣來看這個問題,日本的諸多行為都可以得到解釋了,釣魚島爭端的未來前景也容易預測了。

  至於中日之間這筆百年文化帳的中國方面,容後再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