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收入分配改革破題 日本收入倍增計劃可資借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2 10:33:10  


 
  提高城鎮化水平

  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中國推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時機和背景與日本經濟飛速發展階段相似,如日本是1960年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當時日本的人均GDP水平差不多是美國的17%,隨著這個計劃的順利實行,日本的人均GDP在1970年增加到美國的40%。中國在2011年,人均GDP是美國的11%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講,兩者起步的時間相差不多。”西班牙對外銀行高級經濟師夏樂分析說,“另外,政策出台的原因很相似,和中國一樣,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不僅在於促進社會公平,同時肩負著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任。”

  關於兩者收入分配改革的不同處,夏樂認為,第一,日本在1960年開始實施促進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時,人口紅利尚未來臨(即此後的一段時間內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口持續增長)。中國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但是人口紅利即將過去,有測算顯示2015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會達到高峰,這意味著未來的勞動者身上的負擔將會越來越重,因為退休保障等負擔,其實很大部分也是要由勞動人口來負擔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在收入政策上的起步比照日本晚了,相應的難度也更大。

  第二,面臨的國際環境不同。1960年開始進入了全球資本主義的一個快速發展的年代,當時的美國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國際貨幣體系是固定匯率為特征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是使得日本能夠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發展自己的工業。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實施並沒有給日本帶來大額貿易逆差,相反它的貿易順差在1970之後反而擴大了,這與當時的國際經濟環境是離不開的。相反中國現在處於一個相對較差的國際經濟環境,全球經濟都面臨增長乏力的現象,貿易保護主義也在各國抬頭,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仍然較大,使得中國難以利用外需進一步帶動增長。

  第三,中國現有的城鎮化水平(51%)還低於日本1960年65%的水平,中國可能通過提高城鎮化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總之,中國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但目前面臨的情況對設計和制定相應的制度、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夏樂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