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謝長廷訪陸之行與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5 07:11:13  


 
  台灣的政治語言其實是死的,當政客琅琅上口講著“傾中”、“賣台”、“未來的主流”這類語句時,就只是一種反射性的習慣,不必去思索其言下之意為何。蘇貞昌的講話,某種程度正是這種情況。例如:蘇貞昌認為中共絕不會是未來中國的主流,根本是句廢話,真正的重點在於,所謂的“未來”是多久?難道民進黨這幾年的兩岸政策,就是一事不做、坐等“未來”的到來?

  蘇貞昌說的“中共不是未來主流”這句話,已是沒有意義的前提,他據此而推演出的“所以隨之起舞的國民黨也不會是台灣主流”,又淪為空無內容的語句。因為台灣就是國、民兩大政黨,短期內很難出現可望執政的第三大黨,如果國民黨將來不會是台灣主流,難道民進黨有可能長期執政嗎?

  尤有甚者,蘇貞昌還進而表示,“中國就在我們旁邊,謀我日亟,彼此關係複雜,要如何對應,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他又強調,民進黨為了“守護台灣”,所以要“瞭解中國”。一言以蔽之,蘇貞昌要瞭解中國大陸的目的,不是想與大陸改善關係,而是要因應“謀我日亟”的中共。可見自蘇貞昌出任黨主席以來,不僅沒有回應黨內在大選失利後曾出現“全面檢討兩岸政策”的聲浪,並未有調整兩岸政策的具體作為,反而更加保守封閉。

  檢視民進黨的思維體系,“一邊一國”的台獨路線始終沒有改變;反對“九二共識”的立場也根本未有鬆動。可見民進黨的台獨思維從未消失,然而不僅大陸反對台獨,美、日、歐盟等國無不反對台獨。民進黨若罔顧國際現實繼續頑抗,不但害了自己、也貽害台灣。

  尤其民進黨一向對於兩岸可以互利雙贏的政策,一概杯葛到底,特別是對於大陸方面的規範和限制,更是力求嚴苛,國民黨“政府”提出任何鬆綁或是解除限制的方案,無論陸生、陸資或陸配的權益都誓死反對。尤其嚴重的是,民進黨對於竊佔釣魚台主權的日本,從未嚴厲譴責,反倒是對大陸的態度十分強硬,民進黨重視與關注的不是台灣如何反制日本,而是台灣絕對不可以與大陸聯手保釣,可見民進黨總是站在大陸的對立面。

  蘇貞昌領導下的民進黨,完全把大陸視為敵人,所謂“面對中國”要“瞭解中國”,並非想要改善關係,而是做好更加敵對的準備。尤其民進黨一向將兩岸政策視為選舉的工具,兩年後即將到來的2014“七合一”選舉屬於地方層次,選民並不關注兩岸政策,民進黨認為,也就沒有修正兩岸政策的必要。

  要言之,民進黨“面對中國”一系列座談,仍戴著有色眼鏡,持續將中國大陸視為敵人,繼續抱持著“反中”的敵對立場。在這種心態下,根本無法務實地瞭解中國大陸,也無法與中國大陸良性互動,若要尋求搭建民共對話平台,堪稱癡人說夢。

  平議謝長廷訪陸的意涵與前景

  謝長廷於10月8日結束5天4夜訪陸的“開展之旅”返台,此行究竟是否可以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帶來更寬廣的格局,猶待後續觀察。但是民進黨高層登陸,謝長廷拔得頭籌,對民進黨投下震撼彈,意味未來民進黨兩岸路線將受嚴肅的衝擊。

  在民進黨內,謝長廷比起其他“天王”,在兩岸政策上相對比較務實、開放,他主張的“憲法一中”就是典例,以“憲法一中”描述兩岸現狀,民進黨內迄無人能有更超越的說法。從這個立論出發,去年他也提出“憲法各表”來取代民進黨一向反對的“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可惜遭致黨內不少異議。

  然而,自從民進黨08年敗選下台後,不論是前主席蔡英文,或現任主席蘇貞昌,對於兩岸政策更見僵化保守,相對而言,不再具有黨公職身分的謝長廷反而擁有更寬廣的空間。無可置疑的,民進黨高層難以跨越台灣海峽,而謝長廷打定主意要拔得頭籌,首先思索的應是藉此抬高自己的身價,進而盼能為民、共兩黨之間建立較為友好的互動關係。

  民進黨將謝長廷“赴中”視為“私人活動”、“個人行程”,不啻掩耳盜鈴。謝長廷在廈門指稱,兩岸“光是求同存異已經不夠,應要包容、面對、處理、超越差異”,可見聲稱“不碰政治”,但還是很“政治”;他在北京又先後會見戴秉國、王毅、陳雲林等中共涉台高層,不但又聲稱,“兩岸未來要面對差異,尊重差異,處理差異”,還進而坦言“不承認‘九二共識’,替代方案就是他的‘憲法各表’,其實就是‘憲法各表’兩岸的差異,民進黨必須面對,否則無法突破。”儘管“憲法各表”還是不等於“九二共識”使得大陸無法接受,但大陸各界認為,謝長廷此行訪陸為化解兩岸差異,邁出重要的一步,而且歡迎民進黨以個人身分來訪,透過交流會晤,可望增進瞭解、降低分歧。

  平實而論,謝長廷的訪陸,值得鼓勵,卻去得有些弔詭。謝的前述言論直接挑戰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卻在黨內迄無共識的情況下,他已奔赴北京,欲與中共“磨合”民進黨的“中國政策”。這是否本末倒置?是否反其道而行?即以謝長廷的語彙來說,如果民進黨不接受他的“憲法共識”,他如何要北京來接受他的“憲法各表”?所以,謝長廷欲將他主張的“憲法一中”,出口北京,再轉內銷台灣,其實是反其道而行,不易自圓其說。故而,蘇貞昌所領導的民進黨,也應立即“面對謝長廷”,對他的主張是反對抑或贊成?必須清楚表態,同時也要明確的向民眾報告。

  尤有甚者,謝長廷此行所體現的意涵,已蔚為民進黨欲轉型的最佳槓桿,蘇貞昌若不能因勢利導,將謝長廷扶上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一職,藉此推動民進黨的轉型,反而坐視謝的訪陸之行成為民進黨內訌分裂的題材,即不啻宣告民進黨的轉型已不可寄望。反之,若謝長廷能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接下來就看蘇謝二人如何將謝此行“出口轉內銷”的兩岸論述,轉化成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原本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與蘇蔡2016年大選角力糾纏在一起,使得轉型工程頗受牽制。如今,謝長廷若成功扮演轉型的槓桿角色,促使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轉型成功,對任何有意競逐2016大位者皆有利。若蘇蔡仍相互牽制,轉型即告落空。

  最後,儘管大陸對謝個人的論述方向表示理解,但亦回以“民進黨不放棄《台獨黨綱》,不可能黨對黨交流”。雖然這些皆須有長久的磨合過程,但謝此行表面看似只跨出一小步,但卻是具有深遠影響的溝通進程。尤其謝長廷渡海祭祖的動作似在鋪陳一種氛圍,即是“認祖歸宗”、“飲水思源”。誠盼謝長廷此行的探路、試水溫,勿再步上重蹈陳水扁2000年上台遙祭黃陵卻漸行漸遠的覆轍,也就是切勿再陷於民進黨屢次轉型失敗的宿命。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1月號,總第179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