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劉奇葆:從封疆大吏到中央領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19 16:13:01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四川新聞網報道,中共十八大完成了十年一次的權力交接,劉奇葆不出所料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時成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步入“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個人仕途邁上新的高峰。劉奇葆在中央書記處的排名位列主持書記處工作的政治局常委劉雲山之後,可見其分量。

  出身農家的劉奇葆,從生產隊指導員一步步成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奇葆大學畢業後曾在安徽省委宣傳部、省委辦公廳工作,還先後擔任共青團安徽省委書記、宿州市長等職,1985年調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時年僅32歲。在中央工作期間,他還擔任過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國務院副秘書長等職,2000年“外放”廣西,任副書記、書記,2007年12月調任西部大省四川作省委書記。像劉奇葆這樣經歷中央地方多崗鍛煉,既善黨務,又懂經濟,實績突出的高官,的確不多。熟悉劉奇葆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很一致:務實、創新、親民。他在團中央、國務院工作時,做的一些開創性的工作至今仍有廣泛影響。只是個性低調、不事張揚,直到主政廣西,將北部灣經濟區搞得風生水起,人們才對這位氣質儒雅的封疆大吏給予特別關注。

  廣西七年,風生水起北部灣

  世紀之交的2000年9月,劉奇葆“外放”廣西,出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2006年升任書記。主政廣西伊始,劉奇葆即從戰略上提出建設“一軸兩翼”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區域合作大格局的構想。“一軸”是指以南寧為起點、新加坡為終點的經濟長廊;兩翼的東邊是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西邊是大湄公河次區域。這一構想得到中央和東盟諸國的呼應,翻開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發展的新篇章,將廣西由邊疆地區推到開放前沿,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橋頭堡”。為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廣西平台,劉奇葆也用心頗多。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選定南寧,知情人講,此系劉奇葆在東盟各國領導人之間精心運作的結果。

  掌舵廣西後,劉奇葆力促東盟十國領館落戶南寧,全面展開與東盟海陸區域的交通對接,力促開通南寧至東盟國家的國際航線,全面啟動廣西北部灣防城、欽州、北海三港組合。由此,廣西憑借不可替代的區位優勢,將其地方發展目標納入到國家對東盟的全局戰略考量。通過這些“大手筆”,劉奇葆展現出出色的戰略眼光和執政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