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淺析“一個中國框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8 00:14:27  


“一中框架”與“九二共識”在立場上一致,但形式更多樣,范圍更廣泛,更具彈性。
  中評社╱題:淺析“一個中國框架” 作者:陳桂清(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的新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今年初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先後就如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引起兩岸高度關注。其中,“兩岸同屬一中”、“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等概念與表述尤其引起島內輿論強烈反響。有人解讀,這些表述釋放了大陸相當的善意,也有人稱這是大陸長期以來的主張並無新意,也有人稱大陸有意以“一中框架”取代“九二共識”作為未來兩岸政治協商的基礎。在筆者個人看來,“一中框架”與“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等概念相比,主旨精髓並無變化;不過,其內容、形式均有所調整,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範圍更加廣泛,表述更加深入、生動,更有利於兩岸在目前階段凝聚共識,更有利於鞏固深化兩岸關係發展。

  “一個中國框架”的緣起

  “一個中國框架”(外界一般簡稱“一中框架”)的稱謂其實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末島內便有人以“掉入一中框架”批評宋楚瑜關於兩岸屬“特殊關係,互不隸屬”的主張。此後的一段時間,“一中框架”更是屢屢被人提及,與“一中原則”等一起用以指稱大陸有關兩岸關係定位的政策。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強調“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首次在大陸對台講話中提及“一個中國框架”;隨後國台辦主任王毅也在美國三藩市訪問時多次使用這一說法,稱“增進互信的關鍵在於雙方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這一表述的出現隨即引起島內學者注意,稱“‘一個中國框架’的說法看起來似乎接近台灣很多學者曾經提出的建議,比較中性,而且涵蓋台灣與大陸這兩個區域,但是否準備用來取代已經僵化的‘一個中國原則’值得關注。”①

  今年初以來,“兩岸同屬一中”、“兩岸同屬一國”等概念被島內媒體熱炒後,“一中框架”再度引起外界注意。在3月22日舉行的“胡吳會”上,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吳伯雄榮譽主席都認為,兩黨和兩岸應鞏固和增進政治互信,重申“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並就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並認為海峽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同的是“兩岸同屬一中”,異的部分擱置爭議②。而在今年3月初的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也強調,“下一階段要鞏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努力增進兩岸政治互信”③。在7月28日舉辦的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賈慶林更進一步指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兩岸雙方應當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採取更多實際行動,鞏固和深化雙方的‘同’,擱置並包容彼此的‘異’,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開闢道路。在此過程中,應摒棄各種不合時宜的對立思維,積極促進兩岸民眾增強‘兩岸一家人’的觀念。”④

  胡錦濤與賈慶林的講話經媒體廣泛報導後,受到島內高度關注,部分媒體甚至緊盯“兩岸同屬一中”及“兩岸同屬一國”論述的異同,以此解讀大陸對台政策是否出現變化。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台灣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表示,“一中框架”其實隱含三個主要的基礎與原則,一是兩岸是同一個國家,二是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三是兩岸是一家人,所以“兩岸一國”比“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更具體、明確、清晰,可能想在新的領導人接班前先把“一中”定調⑤。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高順德進一步指出,“一中框架”最具未來想像空間,有別於過去相對硬性的“一國兩制”或“一個中國”原則,“一中框架”顯得相對有彈性化與中性化⑥。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認為,“賈慶林使用‘一個中國框架’,把‘原則’變成‘框架’,這當然有很大的意義。‘原則’本身是‘立場’的問題,在談判理論中,‘立場’是無可讓步的,但是‘框架’主要是人們解釋外在真實世界的心理基模,用來作為瞭解、指認,以及界定行事經驗的基礎,所以‘框架’是探討世界經驗的組織方式,也是理解政治社會事件時的基本參考架構”,因此,將“一中原則”變為“一中框架”是大陸對台灣的一個很大讓步⑦。而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則稱,這是北京正式回應馬英九的“一國兩岸”,目的在於把原來較為模糊的“一中各表”,透過“兩岸一國”對“一中原則”明確化,這表明大陸打算要以“兩岸一國”取代“九二共識”作為未來兩岸的政治對話基礎⑧。

  到目前為止,對於“一個中國框架”的內容究竟為何,它與“一中原則”、“一國兩制”、“九二共識”究竟有何區別,這一表述意味著什麼?島內輿論仍處在各自延伸解讀的狀況。

  “一個中國框架”與“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等概念的異同

  依筆者看,“一個中國框架”中的“框架”指事物的基本組織、結構,“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內容為“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外界一般簡稱“兩岸同屬一國”(或稱“兩岸同屬一中” ⑨)。與之前出現的“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一國兩區”等概念相比,“一個中國框架”在“一個中國”立場上“沒有變化,也不可能變化”,但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範圍更加廣泛,概念更具彈性化、中性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