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新華社 |
中評社台北11月30日電/環球時報報道,“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9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這樣說。
“民族復興”可謂是當代中國最有凝聚力的口號之一。有細心的外媒發現,習近平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首次會見中外記者時也曾三次提到“復興”一詞。不過與中國人對“復興”的細微拿捏不同,西方人更習慣籠統地說“中國崛起”。用詞的不同代表了看中國發展的不同視角。
無論中國多窮多弱時,我們都有對繁榮的驚人記憶,強國夢從來不是中國人的“從零開始”。東亞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強大同樣充滿記憶,它們對中國復興的利益攸關感往往更認真和深刻,搭順風車和擔心中國“稱霸”的不同想法錯綜交織。對中國“復興”或“崛起”的研究在西方是與國際變局連在一塊的。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戴維.戈塞特看來,中國的復興並不意味著西方的衰落,而是一種機遇。他在美國《赫芬頓郵報》撰文說,中國復興不僅是全球化的催化劑,而且通過開啟新的經濟、政治、外交、知識和藝術視野,它還擴展了地球村,也擴大了在一定程度上收縮了5個世紀的世界體系。
外媒:中國的新領導人是思想家 將引領中國崛起
新華網援引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28日文章,原標題:中國的“夢之隊”。(作者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
文章稱,中國最近的領導層交接被認為加深了西方廣泛持有的對中國的悲觀看法。但這與事實相去十萬八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