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媒稱澳大利亞正成為美國新“太平洋楔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1 10:53:07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環球網綜合報道,澳大利亞The Conversation網站11月30日報道稱,美國正增強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而且還會繼續。到2016年,在達爾文港輪換的數百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將增長到2500名,隨之而來的是更多戰艦、飛機和致命武器(例如,集束炸彈)。

  除此之外,美國目前還在澳大利亞中部艾麗斯泉附近設有鬆口(Pine Gap)聯合情報監控站,監控從亞洲到中東的通信,並且自2007年以來就開始與澳大利亞在大堡礁附近舉行兩年一度的“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聯合軍演。

  在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今7月提交美國國會的報告中,在向澳大利亞駐軍的未來計劃中,包括向西澳大利亞斯特靈港部署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在科科斯(基林)群島建設“無人機”基地。

  報道由此得出結論稱,澳大利亞正在成為美國的新“太平洋楔石”——過去,位於台灣東北部的日本沖繩諸島扮演著這一角色。

  那麼,美國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有何用意?這會對當地澳大利亞人民構成什麼樣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報道回答稱,到目前為止,多數公開討論都是針對第一個問題展開的:美軍存在是否對澳大利亞有利,特別是是否會損害中澳兩國關係。美國軍事存在對澳大利亞當地人民的影響卻基本無人提及。

  在這個問題上,澳大利亞可以從與美國軍事存在打過交道的人那裡汲取經驗教訓,特別是日本沖繩。數十年來,美軍的治外法權特權,優先保護美國軍人和美軍行動的能力。例如,在沖繩,如果當地居民在街道上被由美國軍人駕駛的摩托車撞傷,那麼受害人不會受到當地交通法或保險保護。部隊地位協定賦予了美國軍事人員對當地刑事或民事法律的豁免權。

  面對美軍的大規模入駐,澳大利亞需要借鑒沖繩的經驗教訓。長期以來,沖繩當地居民一直與國外軍人生活在一起,目前正在對美國軍事存在說“不”,這動搖了美日同盟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