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天價切糕事件:涉民族事件必須靠法來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0 20:51:08  


岳陽“天價切糕”事件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美國《僑報》12月7日載文《涉民族事件必須靠法來治》,摘要如下:

  12月3日,湖南省岳陽公安發布微博稱,有漢族民眾在購買新疆人核桃仁糖果(切糕)時,因語言溝通不暢造成誤會引發鬥毆。最終漢民賠償新疆商販切糕損失16萬。一時之間,切糕立刻紅遍了大陸網絡。網友戲謔:只有切糕是“硬通貨”。儘管岳陽警方兩天後承認之前信息模糊造成誤解,但是從“切糕”走紅一事往深處看,卻還有諸多反思之處。

  地方政府語焉不詳的信息發布,是引起此次公共事件的首要原因。從只說一句“賠償切糕16萬”引發網民持續吐槽,到最近公布消息稱“切糕5520斤價值96600元”的令網民若有所悟,事件在信息逐漸清晰中,公眾抱怨逐漸消退,地方政府也漸從風口浪尖中走出。

  而地方政府在涉及不同民族糾紛時動輒“維穩”的處理思維,又是將一件買賣糾紛坐大至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因。部分維吾爾族小販賣“切糕”,好奇者打聽價錢,要其一塊,切下稱重,赫然價值不菲,當此之時,不買不行,如此,“切糕黨”名聲漸起。此番事件原委尚未知,但大致照舊。

  警方處理此類案件時,就應當據實處理,涉嫌強買強賣就應據法以辦,而不是擔心引發“民族問題”,以人治思維偏袒執法息事寧人,最終會演變至真正的“民族問題”,天價切糕案正是如此。新疆本地的社會專家就指出,在新疆此類事件的處理原則是“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理,不把與少數民族有關的事都作為民族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