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李新政“滿月” 改革攻堅尚待來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6 08:40:40  


12月8日上午,習近平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美國《僑報》12月15日載文《習李新政“滿月” 改革攻堅尚待來年》,摘要如下:

  新一屆中共領導集體履新至今(12月15日)剛好滿一個月。以11月15日習近平屢提“人民”、充滿個性的就職講話開篇,一個月來,中共新領導層的政治新舉一波接一波,從端正黨風到刷新會風,從低調親民到輕車簡從,從整肅吏治到鐵腕反腐,從議經濟轉型到談強軍思想,從參觀《復興之路》點燃的“中國夢”,到“低調南巡”傳遞的改革強音……勾勒出中共新領導層新的執政方略。海內外在對此贊譽有佳的同時,亦關注中共能否走出切切實實的改革路,將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向新高度。

  今年恰逢鄧小平南方講話20周年,從官方、學界到坊間,中國再度凝聚改革共識,也因此,“改革”成為海內外輿論檢視中共新領導層工作開局的一個關鍵詞。

  無論是習近平在新一屆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必須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還是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所說的“改革是中國發展的最大紅利”,均凸顯新執政者改革的決心。及至12月7日,習近平將履新後的首次離京考察選在中國改革策源地廣東,更成海內外輿論焦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鄧小平“南巡”20周年之際,此行除形式上的象徵意義外,內容上亦有實質用意——中國將開啟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20年前,中國的改革開放面臨重大抉擇,鄧小平的南巡,讓中國擺脫了姓“資”姓“社”的意識形態糾葛,使得中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通道。而今,中國發展同樣遭遇瓶頸——儘管經濟增長迅速,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但長期依靠廉價勞動力、土地和出口的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更重要的是,由於政治體制改革長期滯後,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公加劇,腐敗愈演愈烈,既得利益集團羈絆……隨著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橫陳於眼前的是難啃的硬骨頭與難涉的險灘,是一系列錯綜複雜的難題,需要執政者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去闖關涉險,既要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又需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健全民主法治等。而這一切,需要的是極大的勇氣與智慧。新領導集體正在其間尋找著破題的鑰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