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跳過懸崖 美經濟危機治標未治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8 00:09:41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在《紐約時報》網站6日刊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的文章稱,過去被多個國家運用來對抗經濟危機的緊縮政策其實弊大於利,其對經濟的抑制效應遠超想像。

  克魯格曼還認為,剛剛走出財政懸崖危機的美國其實並未完全走出陰影,因為需要負責的政客仍在繼續掌權,且有人拒絕從錯誤中繼續教訓。

  文章編譯如下:

  又到了美國經濟協會召開類似中世紀交易市場的年會之時,該協會每次年會的主題都始終如一:還在持續的經濟危機,今年也不例外。

  其實,事情本不該如此。三年前,大部份與會的經濟學家都紛紛預測,現在討論的話題應該是怎樣結束大蕭條,而不是大蕭條為什麼還在持續。所以,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主要原因是,壞主意占了上風。

  有人傾向於認為,美國這些年的經濟失敗說明經濟學家們並沒有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但實際情況比這還要糟糕:現實中,標準經濟學理論提供了良好的答案,但政客及大多數經濟學家們卻選擇忘記或忽視他們應該知道的情況。

  當下的情況已經非常明瞭。金融危機通過多渠道導致私人支出的大幅削減:房地產泡沫破裂後不動產投資暴跌;虛幻的財富泡沫消失後,消費者開始儲蓄,然而抵押負債情況依舊存在。而此種私人支出的削減必然導致全球性質的經濟衰退。

  一個國家的經濟體並不像一個家庭的收支那般簡單。家庭可以輕易決定少花點錢同時儘量賺多些。但把國家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收與支需要一起考慮:我的支出便是你的收入,你的支出便是我的收入;如果每個人都在同一時間段內勒緊褲腰帶,那麼收入會下降,失業率便將隨之上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