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在火大什麼?實在變不出新把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8 14:53:39  


 
  文章說,就在蘇貞昌如火如荼地串連各地發起火大遊行之際,這兩個月來台灣政經氛圍其實已出現微妙改變:民進黨訴求換“內閣”,但陳冲“內閣”的施政滿意度已經悄悄緩升近一成;而為了年金改革,馬政府密集與基層座談,關中更定調公務員九○制是必走的方向,同樣紓解不少召開國是會議的壓力。至於反媒體壟斷因為涉及綠營基層幽微的“中國焦慮”,本來是最易動員的利器;但不同於四年前陳雲林來台對綠營而言是“侵門踏戶”,馬政府迄今對此議題未明確表態,也讓此議題難以在基層擴散。

  一位參與動員的民進黨公職就坦承,動員令已下,這是一場不得不投入的遊行,但相較於四年前那種“擔憂被中國吃掉”的焦慮感,這次的群眾少了熱情。一般而言,民進黨的基本群眾動員能力約三到五萬人(但通常對外膨脹三到五倍之譜),這次動員應該也不脫此數,儘管這樣的人數擺在凱道其實仍甚為可觀,但也僅止於此。

  文章說,換言之,在社會氛圍鋪陳不足、主訴求模糊的情況下,火大遊行更像是一場為了遊行而遊行的動員。遊行的目標既非作為未來朝野對話的政治槓桿,也不在於立即改變現有的政治議程;外界質疑蘇貞昌以此來化解自己的領導危機,也就信而可徵了。

  文章說,“總統”無能,人民當然該火大;但作為最大反對黨,如何提供另一項相對可信賴的解決方案,遠比提供“火大”的出氣筒還要重要。四年前的馬英九施政度同樣跌到十八%,但在那場“成功”的一○二五大遊行後,人民還是繼續把票投給國民黨;四年後的這場“火大遊行”人數有可能超越“一○二五”嗎?民進黨的群眾能寄望它改變什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