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緬邊境線十萬克欽難民:中國成期望生存之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7 17:48:34  


在雲南和克欽邦交界的中國境內那邦鎮,每家每戶都在房頂放置中國國旗,以免被戰爭殃及。 (南方周末圖)
  克欽戰事已造成10萬克欽人流離失所。80%的難民營分布在中緬邊境線上,背靠中國、避免炮擊和空襲,是難民們從中國得到的主要庇護。

  克欽當局只能供給難民每人每天一斤糧食,兒童擠在竹篾通鋪上互相取暖,瘧疾、呼吸道感染及痢疾肆虐,藥品極度緊張。

  想方設法穿越國境線——中國已成為克欽難民期望中的生存之地。

  戰火雙城

  “拉咱和那邦,就像一棵枝丫上的兩朵花。兩朵花一起開放,也會一起掉落的。”

  中國邊貿商人蔡俊奇一家的生活,如今被連日的炮火切割成了兩半:一半是驚恐,一半是蕭條。

  2013年1月14日早上9點半,蔡俊奇穿過那邦口岸,來到緬甸拉咱市。這位恒興商行的老板剛打開店門,一聲巨響以及地面猛烈的搖晃,敲碎了晨曦下的寧靜。

  這是一顆直接落入居民區的飛彈,兩百米外迅速漫起黑煙。蔡俊奇跑過去,四五個人倒在渾濁的煙塵裡,鮮血裹挾著泥土,在地面上流淌成詭異的形狀。

  蔡俊奇顫抖著手,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緊接著,他似乎嗅到了死神的氣息,匆忙轉身向外跑。這一兩秒的警覺拯救了這個22歲的年輕人:另一顆炸彈接踵而至,在他身後10米遠轟然爆炸。

  蔡俊奇被震飛3米遠,卻幸運地保住了性命。身旁一名旁觀者則被當場炸死。

  最終,兩枚炸彈導致3人死亡,4人受傷,傷亡者均是緬甸平民,其中包括一名14歲少年及一名剛逃難至此的華裔教會執事。

  炮彈降落的地點,距離那邦鎮口岸僅三百餘米。蔡俊奇將照片帶回那邦,讓這個邊陲小鎮陷入騷動。

  這個冬天,無論緬甸還是中國的邊民們,都從未感覺與戰爭如此貼近。2012年12月30日晚,三枚炮彈就已落入中國國境內的那邦鎮,致使一棟民房受損。2013年1月9日下午,又一枚炮彈落入小鎮的山頭空地上。數枚炮彈均發自緬甸。

  地處雲南省盈江縣西部的那邦鎮,被一條不足10米寬的拉咱河曲折包圍,對岸即是緬甸拉咱市。隨著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軍的戰事持續升溫,那邦遂成為中國最先被戰火灼傷的地方。

  在緬甸司機那巴的眼裡,他所經歷的是一場“史上最為漫長的戰爭”。成立於1961年的克欽獨立軍,是緬甸反對軍政府統治的領頭羊。半個世紀以來,為爭取獨立,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軍之間不斷爭鬥,彼此身上都刻上了仇恨的傷疤。

  至今在克欽政府的官方文件裡,仍記錄著緬甸政府軍士兵殘酷對待克欽婦女的案例。

  雙方也曾數次簽訂停火協議,最近一次是在1994年,並最終達成協議:緬北克欽邦約三分之一的面積被劃歸克欽獨立軍管轄,命名為“克欽第二特區”。

  停戰協議和特區模式為緬甸換來了近20年的相對和平,卻形成了“國中之國”的地方割據,也並未讓矛盾得以消解。2011年6月,為爭奪伊洛瓦底江支流太平江上中國投資的水電站的控制權,雙方再次開戰。

  實力的懸殊讓克欽獨立軍節節敗退,克欽獨立軍司令部所在的拉咱,隨之成為政府軍重點攻擊之地,硝煙飄蕩,並最終波及一水之隔的那邦。

  戰火阻隔了道路,常年在中緬之間運送貨物的那巴,如今也只能歇業在家。“拉咱和那邦,就像一棵枝丫上的兩朵花。兩朵花一起開放,也會一起掉落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