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立足打仗準備中國才能和平發展得更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8 09:14:57  


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上校回答記者提問。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稱,無論從形勢判斷還是政策取向上說,和平發展都是中國的良好願望。但為了不使其成為一廂情願,我們必須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靜。這涉及對時代特征的基本認識。鄧小平清楚地說過,“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後來,鄧小平的這個表述逐漸被演繹成和平發展是時代主題乃至主流,而這種認識也成了作為政策取向的和平發展得以成立的外部條件。

  蘇聯解體之後,在全球化的耀眼光環中,我們的世界觀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基本認識動搖了,淡忘了。事實上,我們仍然生活在帝國主義時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和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只是迫使帝國主義從直接統治弱小國家的殖民主義形態變為間接統治的霸權主義形態,帝國主義的本質及其形成的基本國際政治經濟關係沒有改變。蘇聯解體也就是美蘇之間的冷戰結束後,一種前所未有的帝國主義即美國一國獨霸全球的霸權主義基本形成,為鞏固和擴展這種全球霸權,美國幾乎是馬不停蹄地發動了南斯拉夫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一連串的霸權主義戰爭,充分證明了帝國主義及其變種霸權主義就是戰爭這一真理。

  有人試圖通過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和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乃至社會制度演變來消除戰爭危險,但這是十足的一廂情願。制度趨同與避免戰爭毫無關係,融入現行國際體系根本不能消除戰爭危險。相反,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首先在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爆發的。我們避免、防止和推遲戰爭的唯一可靠出路就是使戰爭發動者認識到對中國發動戰爭無法獲勝,無法獲得比和平共處獲得更多的利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戰爭之所以沒有降臨到中國頭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做了充足的備戰工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